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发布时间:2017-08-08 06:13

  本文关键词:出场、差异、合理性:论文学复译的三个循环


  更多相关文章: 复译 出场 差异 合理性 循环


【摘要】:文学复译的必要性一直是国内学界的争议话题。本研究从场域理论出发,探讨了文学复译的三个循环结构,分析了文学复译的内在逻辑。论文指出,复译是产生于某个特定场域中的原本,以不同的译本形式在不同时空场域中反复地出场,复译是特定场域中译者合理性的翻译行为,是原著以差异化的形式存在的方式。文学复译的三个循环决定了复译的必要性、译本的存在方式以及复译实现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关键词】复译 出场 差异 合理性 循环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40106) 中国矿业大学人才引进资助项目(ZX240)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复译,旧时区别于重译现与重译通用,指对同一外国文学作品的再次或多次翻译,它既可以指不同译者对同一原作的翻译,也可以指同一译者对同一原作的翻译。复译的必要性在国内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茅盾,2009;许渊冲,1996;许均,2003;辜正坤,2003)。30年代时鲁迅(2009:68)就曾为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开明,李清娇,胡启明;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傲慢与偏见》原译与复译本学习体会[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锦兰;接受美学与复译[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余叶盛;;也谈文学作品的复译现象——从《沉思录》的复译谈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4 吴新红;;翻译伦理与文学名著的复译[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张亚丽;;从文学作品的复译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青年文学家;2011年07期

6 韩沪麟;;也谈名著复译[J];出版广角;1997年06期

7 赵列平;;从接受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J];新西部;2010年01期

8 贺鸿莉;谭晓丽;;从接受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9 李清;;主体性、主体间性与《天净沙·秋思》复译[J];译林;2007年06期

10 杨雪琴;;浅谈文学名著复译[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桂英;万华;;名著重译在于超越——对《汤姆·索亚历险记》新旧译本的比较[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吉生;外国文学的译介历程[N];文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赵璧;博弈论视角下的重译者策略空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荣立宇;仓央嘉措诗歌翻译与传播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沈岚;跨文化经典阐释:理雅各《诗经》译介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江慧敏;京华旧事,,译坛烟云[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岩;基于《堂吉诃德》三个中文译本的复译研究报告[D];辽宁大学;2013年

2 涂金兰;从接受理论角度看文学复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洁;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的复译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琪;翻译写作模式下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复译实践报告[D];山东大学;2013年

5 廖静文;从延异和译者主体性看复译的合理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6 赵丽;论文学复译的必要性及意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张芳芳;交互主体性理论观照下的文学名著复译以-David Copperfield两复译本为个案[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文学作品的复译[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张俐;论文学作品的重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姝虹;接受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复译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8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38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9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