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

发布时间:2017-08-09 00:05

  本文关键词: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


  更多相关文章: “的”字结构 谓词隐含 生成词库理论 构式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的"左右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细致分类,考察了"VP+的+NP"、"NP1+的+NP2"结构中隐含的谓词及其隐现情况。然后解释了谓词隐含的原因,并分别从动词的类型以及动词义与构式义之间的关系两个角度找出了谓词隐现的规律:语义越实在的谓词越容易显现,与构式义不完全匹配的谓词越容易显现。最后,讨论了"NP1+的+NP2"结构的语义解释问题,指出这一结构的多义性主要缘于结构的歧义性和构式义的概括性。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的”字结构 谓词隐含 生成词库理论 构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句法语义接口研究”(项目编号:10CYY032)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ETP0271) 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基于生成词库理论的汉语名词语义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向网络文本的多视角语义分析方法、语言知识库及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ZD227)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零、引言袁毓林(1995)指出,“的”字结构修饰名词构成的偏正结构(“VP+的+NP”、“NP1+的+NP2”)中隐含着谓词,即“的”字左右两个成分之间存在某种述谓关系(predicate relation),而表示这种及物性关系的谓词没有出现。通过两个成分的语义连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这个谓词,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应贤;也谈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问题——与袁毓林先生商榷[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杨炎华;;名词的指称义对名词配价的影响[J];汉语学报;2009年04期

3 王萌;黄居仁;俞士汶;李斌;;基于动词的汉语复合名词短语释义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0年06期

4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4期

5 刘贤俊;;句法命名中的轻动词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6 蔺璜;定语位置上名词的句法表现及其语义特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文贞惠;“N_1(的)N_2”偏正结构中N_1与N_2之间语义关系的鉴定[J];语文研究;1999年03期

8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9 袁毓林;;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的”字结构的称代规则和“的”的语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1995年04期

10 李宇明;;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J];中国语文;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叶皖林;“N_1的N比N_2的N+VP”句式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菁;姬东鸿;任函;冯文贺;;汉语复合名词短语特征结构的标注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匡海波;李斌;王嘉灵;王帅;陈小荷;;汉英词汇隐喻属性的对比分析与互增益技术[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姜向荣;;小说语言形象变异与语境适应[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9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10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云美;《现代汉语词典》属性词收词与释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元任;田砥;;汉语结构各层次间形态与意义的脱节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1年01期

2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3 韩蕾;现代汉语事件名词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韩陈其;三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J];汉语学习;1986年01期

5 黄锦章;轻动词假设和汉语句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4年06期

6 陈保亚;再论平行周遍原则和不规则字组的判定[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7 张国宪;有关汉语配价的几个理论问题[J];汉语学习;1994年04期

8 李宇明;;词性判定能力的测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严辰松;;限制性“X的”结构及其指代功能的实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力提甫·托乎提;轻动词理论与维吾尔语动词语态[J];民族语文;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同;漫谈“的”字结构之英译[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2 周雷云;汉语“的”字结构的分析及英译初探[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3 张登歧;一种特殊的“的”字结构[J];汉语学习;1983年05期

4 唐春华,朱元富;“的”字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04期

5 蒋宇红;浅析“的” 字结构的英文翻译途径[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6 李崇兴;《元典章·刑部》中的结构助词[J];语言研究;1999年02期

7 李敏;“NP+的+VP”结构是“的”字结构吗?[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李芳杰;大主语或小主语是“的”字结构的主谓谓语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徐阳春,钱书新;“N_1+的+N_2”结构歧义考察[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10 三宅登之;“的”字结构里头的述补结构与“了”[J];汉语学习;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小烈;生成语法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莉;汉西领属结构的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永艳;法律语体中“的”字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林金霞;从谓词隐含看“的”字短语的生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陈璐;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汉语“的”字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萨尼彦木·艾亥麦提;汉语“的”字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李明浩;汉语中“的”字结构的句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黄腾翔;基于CP与DP平行性的“的”字结构再分析[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年

7 刘立凡;非常规双宾句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晏虎;论“的”字结构的句法特征及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D];中南大学;2007年

9 全小艳;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法律文本“的”字结构英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秦名娟;现代汉语替代形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42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42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