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汉语修辞学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刍议汉语修辞学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摘要】:高校语文教学和汉语修辞学具有极为紧密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修辞学的关注,并非指的是不断加大对汉语修辞学知识的语文教学力度,而是要着重强调汉语修辞学的最新进展、应用方法及原则。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的语言表达与审美两角度分析与探讨汉语修辞学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作者单位】: 福建泉州师范学院;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汉语修辞学 语言表达 审美 影响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yǔwěnjiàn shè2014.11教学聚焦理念学语言继承文学术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这一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和研究怎样使学生语言表达效果得以提高的汉语修辞学是一致的。著名文学家、学者吕叔湘先生于1980年明确提出,要想不断发展与完善语文教学,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君萍;;论修辞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曹晓斌;汪国胜;;中学修辞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3 杨莉;;文体学语言功能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刘鑫民;谈中学语文修辞教学的目的和原则[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君萍;;论修辞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高万云;张炼强对汉语修辞学的贡献[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2期
3 吕晓华;;新闻时评标题的修辞现象及其理据——以《燕赵都市报》的新闻时评标题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江林森;;从《围城》看比喻表达与理解的辩证统一[J];长城;2010年10期
5 宁静;杨劲松;;论语用偏离的修辞控效[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王明树;李春阳;;英汉双关之对比及翻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7 孙维浠,欧阳霞;略论逻辑与修辞[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龚清秀;;论中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0期
9 邓笛;;英语姓名的修辞现象与翻译[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陈珑;;中学修辞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颖;汉语矛盾格的多维观照[D];安徽大学;2011年
3 杨劲松;零度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崴嵬;《围城》中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碧莲;徐坤小说语言变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伊娜;瓯语隐喻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4 陶灵;中学语文修辞教学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静雯;喜剧台词变异修辞艺术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建江;TEM8效度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反拨作用[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静;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教学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8 孙静;变异修辞的理据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9 刘金文;言外之意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月娜;夸张辞格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国;谈语文教学中的修辞与逻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曹晓斌;汪国胜;;中学修辞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3 吴显友;试论普通文体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J];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4 徐有志;有关普通文体学理论建构的几个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土艮;;汉语修辞学传统的继承、借鉴与创新[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张寿康;;谈修辞学教材的编写问题——《现代汉语修辞学》序言[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3 陈光磊;;对汉语修辞学发展趋势的推想[J];当代修辞学;1987年03期
4 罗渊;论汉语修辞学的发展[J];修辞学习;1999年05期
5 刘晓利;;当今汉语修辞学面临的挑战与使命[J];魅力中国;2008年28期
6 宗世海,范俊军;汉语修辞学的新发展──中国修辞学会20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7 陈炯;一部富有特色的现代修辞学史专著——评袁晖的《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J];晋阳学刊;2001年03期
8 陈炯;一部富有特色的现代修辞学专著──评袁晖的《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J];新闻出版交流;2001年03期
9 陆稼祥;评除汝东《对外汉语修辞学》[J];修辞学习;2001年04期
10 王希杰;新世纪汉语修辞学:继承、引进和创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叔湘;;《汉语修辞学》序[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李建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用例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晗蕾;;重读《汉语修辞学》[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王德福;;二十世纪汉语修辞学的两个理论体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晗蕾;;依见山水是山水,悟了还同未悟时——读修订本《汉语修辞学》[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丹晖;戴军明;;修订版《汉语修辞学》读书札记[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胡世雄;;请进来,走出去——试谈对外交流与汉语修辞学的发展[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建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用例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龚娜;;语言与言语——《汉语修辞学》原版与修订版之比较[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秦旭卿;;“翻开这本书就有一个好印象”——读王希杰《汉语修辞学》[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山东;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举行首届年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记者 金鑫;专家复旦研讨修订版《现代汉语修辞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3 陈汝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修辞”成为学术焦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朱砂;杂文的比喻(上)[N];云南经济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佳淼;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2 杨晓静;唐钺《修辞格》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2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8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