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范围副词辨析及其教学策略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范围副词辨析及其教学策略
【摘要】: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范围副词作为汉语词汇中的一小类,由于其意义抽象、复杂,成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学习者词汇量的增加,加上教师对于词汇意思用法讲解的不透彻以及教材上注释得不详细等原因,导致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用词混淆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以及语用交际。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基础,通过统计、对比,总结出学习者容易混淆的范围副词。重点研究分析“都---就”、“只---只有”、“再---又”这三组错误率较高的范围副词,结合语料库中的语料以及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收集的句子,找出易混淆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范围副词的用法提供一些帮助。本文一共分成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国内的研究现状、研究范围与方法及语料说明。第二章主要论述了现阶段国内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范围副词进行定义和分类。第三章重点通过介绍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语料以及实际教学中所收集的句子,确定了所要研究的三组易混范围副词,并对其进行辨析。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从范围副词自身特点、学生自身因素、教师教学因素和教材编写因素四个方面总结出了范围副词易混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充分理解易混范围副词的意思和用法、适当进行汉语和母语对比、教学时精讲多练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易混范围副词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6
-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11-12
- 1.2 研究综述12-14
- 1.2.1 本体研究12-13
- 1.2.2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13-14
- 1.3 研究范围、方法及语料说明14-16
- 2 范围副词的定义、分类及易混范围副词的界定16-26
- 2.1 范围副词的定义16-18
- 2.2 范围副词的分类18-19
- 2.3 易混范围副词的界定19-26
- 2.3.1 易混范围副词的概念界定19-20
- 2.3.2 本文所研究的易混范围副词界定20-26
- 3 常用易混范围副词的辨析26-36
- 3.1 “都”与 “就”的混淆情况及其辨析26-29
- 3.1.1 “都”与 “就”的混淆情况26-27
- 3.1.2 “都”与 “就”的基本语义27-28
- 3.1.3 “都”与 “就”的基本用法28
- 3.1.4 “都”与 “就”的混用辨析28-29
- 3.1.5 小结29
- 3.2 “只”与 “只有”的混淆情况及其辨析29-32
- 3.2.1 “只”与 “只有”混淆情况30
- 3.2.2 “只”与 “只有”的基本语义30-31
- 3.2.3 “只”与 “只有”的基本用法31
- 3.2.4 “只”与 “只有”的混用辨析31-32
- 3.2.5 小结32
- 3.3 “再”与 “又”的混淆情况及其辨析32-36
- 3.3.1 “再”与 “又”的混淆情况32-33
- 3.3.2 “再”与 “又”的基本语义33
- 3.3.3 “再”与 “又”的基本用法33-34
- 3.3.4 “再”与 “又”的混用辨析34-35
- 3.3.5 小结35-36
- 4 范围副词易混的原因及教学策略36-46
- 4.1 范围副词易混的原因36-41
- 4.1.1 范围副词自身特点的影响36-38
- 4.1.2 学生自身的因素38-39
- 4.1.3 教师教学的因素39-40
- 4.1.4 教材编写的因素40-41
- 4.2 易混范围副词的教学策略41-46
- 4.2.1 充分理解易混范围副词的意思和用法41-42
- 4.2.2 适当进行汉语和母语对比42-43
- 4.2.3 教学时精讲多练43-46
- 5 结语46-47
- 5.1 论文的创新之处46
- 5.2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精盛;;古范围副词的系统性考察[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杭仁童;孙莲芬;;范围副词“都”及其逻辑作用[J];语文学习;1986年09期
3 季琴;《三国志》的范围副词系统[J];泰安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4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刘光明;;《颜氏家训》总括范围副词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6 武荣强;;范围副词“光”“净”对比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李斌;;汉语方言“都”类范围副词考察[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邓慧爱;;限量限定范围副词语义来源浅探[J];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杨柳;;越南留学生习得范围副词“都”“全”“只”“就”过程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马景];古汉语范围副词“举”、“毕”、“胜”词义辨析[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迎娣;;《逆臣录》范围副词研究[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武振玉;;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慧爱;明清白话小说范围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奥莉娅;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越南留学生范围副词“都”、“全”和“只”、“就”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2 邓慧爱;限定范围副词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艳华;《型世言》范围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朱晓琳;低限定类范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回敬娴;《论衡》范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尹百利;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宇;古汉语总括范围副词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08年
8 刘勇;《世说新语》范围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巧;《摩诃僧祗律》范围副词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潘贵彬;《孟子》范围副词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6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9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