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复合共现趋向结构功能初探

发布时间:2017-08-21 19:45

  本文关键词:复合共现趋向结构功能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复合共现趋向结构 非常位移事件 情境 汉语教学


【摘要】:复合共现趋向结构报道非常位移事件,同时表达言者"出乎意料"的主观评价态度。结构多用于反常情境,分布和使用频率受到功能特点的极大影响。对复合共现趋向结构的教学应以中高级学习者作为教学对象,以语篇作为教学依托,以功能特点和使用情境的交代作为教学环节的必要补充。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
【关键词】复合共现趋向结构 非常位移事件 情境 汉语教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1JBB018)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趋向结构是趋向动词做谓语动词或补语,表达位移事件的结构①。不同的趋向结构组成了复杂的形式系统,如对于“位移主体在内动力的作用下发生进入某空间的转移”这个概念,现代汉语中就有“进来/去、V进来/去、进NL、进NL来/去、V进NL、V进NL来/去”六种结构可以表达。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晓麟;;简单共现趋向结构与远距离认知位移事件[J];汉语学习;2013年04期

2 郭继懋;王红旗;;粘合补语和组合补语表达差异的认知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丁凌云;;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宣恒大;;现代汉语“名词+名词”歧义格式及其理解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李慧敏;;空间隐喻与位移事件结构“去VP”中的“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周薇;朱乐红;罗炜;;汉语语序的“顺序象似性”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常亮;;从序列角度看“就/才”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8 周伊;;量词“条”与“根”的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姜海艳;;事物,行为,性质三大词类范畴的同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赵斌;吴志云;;量词“张”对名词选择的范畴化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韩玉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浅析香港人普通话中的词汇偏误问题[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宗守云;;范畴化理论与四个世界理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季竞;;构式“VPt+QM+NP”中数量成分的多角度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7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付瑶;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的《红楼梦》歇后语认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尹方园;“VA”动结式表层语义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钟海英;叙事时距和时序艺术化操作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句探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孙兴锐;现代汉语“上”类方位词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信一;叶蜚声;;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中)[J];国外语言学;1992年01期

2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3 陈忠;;复合趋向补语中“来/去”的句法分布顺序及其理据[J];当代语言学;2007年01期

4 杨凯荣;;论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J];汉语学报;2006年02期

5 陆俭明;“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0年01期

6 张伯江;动趋式里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1991年06期

7 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8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9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10 马庆株;“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J];语文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克懿;并列、承接复句中的词汇关联手段[J];殷都学刊;1989年02期

2 房玉清;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3 孙鹏飞;裴蓓;;形式标志的共现与对外汉语语调教学初探[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年03期

4 武姜生;语域变异的多维向分析模式简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尹艳艳;布占廷;;作为共现词的形容词反义词[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马恕凤;;状语“更”与情态补语共现的类型及条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尹洪波;;否定词与范围副词共现的语义分析[J];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8 唐钰明;朱玉宾;;汉语被动/处置共现句略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周晓冰;充当状语的“刚”和“刚才”[J];汉语学习;1993年01期

10 金立鑫;“没”和“了”共现的句法条件[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嘉櫋;巫宜梊;灻居仁;;up氃字舆up氃奮奮_Y姙意初探[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灻居仁;洪嘉櫋;;感官R諍^的近┍嫖,

本文编号:714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14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b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