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前后照应转换规律的认知语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5:39

  本文关键词:汉语前后照应转换规律的认知语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前照应 后照应 概念参照点 概念联系性


【摘要】:在认知照应理论框架下考察了汉语前后照应的转换规律,重点探讨概念联系性的作用,并从结构和事件过程两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发现汉语前置修饰语与主句的语义联系程度仍是决定前照应能否转为后照应的主要因素。这一发现基本符合认知照应理论的预测。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前照应 后照应 概念参照点 概念联系性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构式语法视野下的英语复合句习得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015) 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项目“概念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JG00914JX3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照应现象根据代词和所指对象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前照应和后照应,前照应又称下指、预指,代词的指称对象在下文,后照应又称回指、前指,代词的指称对象在上文。Quirk等(1985:351-352)认为英语中能用前照应的场合,也可以用后照应;对于句内照应,代词和句中另一成分共指至少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飞;董荣月;;从认知语法看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李丛禾;;认知参照点模型与英汉语后指构式[J];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3 彭吉军;;《论语》零形回指歧义探究[J];求索;2012年08期

4 王宗炎;英语人称代词he/she能预指下文中的名词吗?[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5 许余龙;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6 赵宏,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7 高原;从认知角度看英汉句内照应词使用的区别[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8 王灿龙;;英汉第三人称代词照应的单向性及其相关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9 许余龙;贺小聃;;英汉语下指的篇章功能和语用分析——兼谈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的单向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10 余泽超;;英汉下指功能新解——兼评van Hoek(1997)的回指理论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飞;;《傲慢与偏见》中译本第三人称代词翻译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晓伟;;体貌回指研究的认知语法视角[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李瑟;刘伟;郭海云;;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功能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刘伟;郭海云;;英汉可及性标记系统对比研究及照应指称语的翻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屈春芳;英语照应词指代对象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丁素萍;阎凯;;英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照应及其翻译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刘国辉,刘露营;认知推理与深层回指的确定[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于凤;于光曲;;汉语和英语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的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谢亚军;;英语指称词语的认知语用因素及解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赵扬;;英汉演说语篇照应手段对比与翻译[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栋琴;;从篇章的角度看汉语的“名-代/代-名”同位结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邱明波;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D];复旦大学;2011年

6 金宝荣;汉语指示语及其篇章衔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高卫东;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1年

8 叶枫;基于制约条件的英语语篇语义分析及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孙珊珊;向心理论的参数设定及其在英汉指代消解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熊岭;现代汉语指称范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培;英语口语语篇中重读代词与非重读代词的回指可及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方艳;英汉第三人称照应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肖艳;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余德华;英语广播新闻回指现象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倪刚;英语新闻社论中间接回指的认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张小花;从话题结构分析英语专业学生翻译中的错误[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10 郭金鑫;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版本中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丹;;关于约束理论[J];国外语言学;1989年02期

2 刘礼进;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后照应的几个问题——与赵宏、邵志洪先生商榷[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3 程琪龙;;概念框架及其汉语证据[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4 施春宏;汉语句式的标记度及基本语序问题[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5 王义娜;概念参照视点:语篇指称解释的认知思路[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6 姜望琪;;篇章与回指[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7 黄碧蓉;;英汉第三人称代词照应功能的认知解析[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8 王克非;黄立波;;语料库翻译学的几个术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李丛禾;;认知参照点模型及其语言体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杨永忠;;联想回指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泽超;英汉叙述语篇中句内下指现象的认知功能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高军;英汉叙事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下指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光茂;;论前后照应的转换规律[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3期

2 哈斯额尔德尼;谈录音课中语言的要求与照应[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2年03期

3 ;科技论文的结构[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4年02期

4 ; 巧用对联招客生财[J];科学大观园;2002年10期

5 刘改侠;;初中英语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2年20期

6 陈积鸿;;编志从《大事记》入手的初探[J];上海水利;1985年01期

7 冯爱文;;古籍标点与古文篇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8 思维;;朵朵花儿向太阳[J];校园歌声;2008年0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723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23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