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名词隐喻现象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名词隐喻现象分析
【摘要】: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日常语言中,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工具。本文在概念整合理论的相关背景下,结合生成词库论中的物性结构描写体系,对名词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提供四个例证,本文强调物性角色可以为概念整合的心理空间提供丰富的内容,从而帮助我们对名词隐喻的识别和理解。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隐喻 名词 物性结构 概念整合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际汉语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项目批准号:12&ZD175)的资助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一引言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最初源自LakoffJohnson(1980),他们认为,隐喻是不同的高级体验域(superordinate experiential domains)中两个概念之间的映射,将源域(source domain)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或者说目标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J.Pustejovsky;张秀松;张爱玲;;生成词库论简介[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2 孙毅;陈朗;;概念整合理论与概念隐喻观的系统性对比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张辉;范瑞萍;;形名组合的意义建构:概念整合和物性结构的杂合分析模式[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王治敏;;汉语名词隐喻的语义映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娟;田春燕;;概念隐喻与习语的理解[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邹春玲;梁英吉;;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相容性探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钟珊辉;;异常搭配的语用效果及其认知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戴凌靓;;以“衍生词汇理论”剖析信用证中术语化日用语的汉译[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刘弦;岳好平;;概念整合网络下新奇隐喻意义构建的认知解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王红梅;;映射域与输入空间的比较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林宝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心理空间网络体系构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王凯;;概念整合对于大学英语精读课文背景引入的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9 陈辉;;基于大学英语文本的隐喻认知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年01期
10 段文玉;;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隐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梦云;;概念隐喻理论对概念合成理论的补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王向丽;俄语词汇称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高翠雨;认知语义视阈下英语逻辑转喻的意义识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范立珂;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黄曼;构式视角下的汉英习语变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再阳;现代汉语数量短语指代功能及其相关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毅;陈朗;;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辞中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张辉,李佐文;从“red pencils”和“fake guns”谈起——形名组合的认知语义学研究[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3 王红孝;空间映射论与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J];外语学刊;2004年06期
4 刘敦萍;;概念整合对幽默言语的阐释力[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朱永生 ,蒋勇;空间映射论与常规含意的推导[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6 熊学亮;信仰空间的话语功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7 房红梅,严世清;概念整合运作的认知理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8 苏晓军,张爱玲;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袁毓林;;容器隐喻、套件隐喻及相关的语法现象——词语同现限制的认知解释和计算分析[J];中国语文;2004年03期
10 王治敏;;名词隐喻的计算研究及识别实验[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艺;;从认知角度看广告语言的陌生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邱世超;;中国相声中幽默的概念整合视角研究[J];大舞台;2011年05期
3 刘甜甜;;“微”族词意义生成的概念整合研究[J];海外英语;2012年08期
4 仇晓燕;;概念整合与超常搭配的认知[J];德州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郭静静;;概念整合视角下的刻意曲解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6 田琳;概念整合与汉语量名词超常搭配[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吴艳;;从概念整合视角探究谎言的产生机制[J];学理论;2011年11期
8 刘哲;;现代汉语中字母借词的认知构建模式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9 吴芳;;翻译的本质——概念整合[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欧艳玲;;《蝴蝶君》的概念整合建构[J];东方论坛;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倩倩;财经报道中的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董志英;“A而不B”构式的认知探索[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4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3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