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看界面问题
本文关键词:从翻译看界面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界面研究 语言学 翻译语言 语言文化 相互融合 汉语 语用 语义 计算机 形态学
【摘要】:正一界面(interface),也称接口,在语言学大范畴内是一个比较新的术语(本文不考虑计算机等领域的界面术语)。界面或接口可以顾名思义,即一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触面或接触点线,一般来说,是相互密切关联甚至相互融合、不易切分的部分。这在语言学领域已不是新话题。句法—语义界面、语义—语用界面等讨论已非常广泛,虽然仍然在讨论中。语言学传统上是将语言分为不同的方面加以研究,如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等,都有各自比较清楚的研究对象。这是学科研究深入的需要,但也会带来一些片面和缺乏联系的问题。如语义和语用本是不同的研究侧面,但也是两个互补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界面研究 语言学 翻译语言 语言文化 相互融合 汉语 语用 语义 计算机 形态学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一界面(interface),也称接口,在语言学大范畴内是一个比较新的术语(本文不考虑计算机等领域的界面术语)。界面或接口可以顾名思义,即一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触面或接触点线,一般来说,是相互密切关联甚至相互融合、不易切分的部分。这在语言学领域已不是新话题。句法—语义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志鸿;语言教学的体会[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孙良明;关于汉语的特点、优点和发展规律的问题[J];人文杂志;1960年01期
3 ;陕西省语言学学会陕南语言文化研究部简介[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张亦鸣;论文化语言学的认识论基础及其他——与申小龙博士论文化语言学[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5 高更生;山东省语言学会举行汉语语法体系问题学术讨论会[J];东岳论丛;1981年04期
6 冯倩;语言学教学应注重听和说[J];中等医学教育;1996年02期
7 冯志伟;我国机器翻译研究工作的回顾[J];语文建设;1990年05期
8 伍铁平 ,孙逊;评鲁枢元著《超越语言》中的若干语言学观点——文学言语学刍议[J];外语学刊;1993年02期
9 吴碧宇;;基于浑沌学理论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综述[J];集宁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10 冯胜利;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剑芬;;汉语韵律切分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线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周洪波;;他深深地迷恋着语言学——读王希杰《这就是汉语》[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3 陈东有;;江西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总结讲话(代跋)[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语言理论的新发展——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语言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郭祖仪;;荀子《正名》篇的心理语言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张伟潼;;对“洋文”冲击汉语现象的基本估计与对策[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7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9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个世纪后,,地球上的语言将会减少一半[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文为周有光孙女周和庆整理、提供;语言学:我业余的爱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江涛;北京召开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陈洁;特等奖“照例”空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浙大;东汉魏晋疑伪佛经的语言学鉴别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刘禹兵提供;新加坡人有机会到法国担任汉语助教[N];今日信息报;2009年
9 张骅;继往开来,推动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语言研究创新要关注:前沿、文献、理论与写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文义;布依族《摩经》语言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3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4 唐瑞梁;汉语语用标记之语用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孙国俊;语言歧义及其消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高军;英汉叙事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下指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红;翻译研究的新课题[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2 钱英娇;当代合同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俊勇;写作基本规律再认识[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4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菲;汉字和汉语的互动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夏艳;汉英补语对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朴贵花;语言接触所致的语言变异个案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杨莉伟;俄汉体态语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徐荣妗;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程艳梅;贾公彦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47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4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