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赖以建构和组织语篇的隐喻——隐喻语篇一致性和跳跃性
本文关键词:我们赖以建构和组织语篇的隐喻——隐喻语篇一致性和跳跃性
【摘要】:本文探讨隐喻在建构和组织语篇中的变化规律,即隐喻的语篇一致性和跳跃性。作者利用真实生动的语料,从文本内和文本外两个方面描述隐喻的一致性,并揭示隐喻变化和跳跃的部分规律:跳跃与域的关系和跳跃的方式。我们发现语篇跳跃方式主要有4种:(1)放射式;(2)链条式;(3)多轨平行式;(4)混杂式。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隐喻 语篇组织 隐喻一致 隐喻跳跃
【基金】: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211项目研究基金的资助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1引言迄今为止,作者一直在探索隐喻的语篇建构和组织模式。我们曾以1999年的《语篇》(Text)杂志为语料,研究了隐喻的3种组织语篇(句子之间)的模式,一是“平行推进式”,二是“前后对称互动式”,三是“非对称孤立式”。其后,苗兴伟和廖美珍(2007)又发现另两种方式,即“循环映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苗兴伟;廖美珍;;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2 廖美珍;;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标题与正文之间的组织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隐喻的分类视角及其语篇建构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张建荣;;基于《猪之死》的隐喻性特征与语篇连贯教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3 郑洁;;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探究——以奥巴马2010年国情咨文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何金娥;;英语新闻的隐喻性标题及语篇信息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2期
5 梁兵;;概念隐喻框架下的经济语篇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6 车明明;于帆冰;;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以罗伯特·弗洛斯特《雪夜林边小憩》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7 刘艳春;;解读《我有一个梦想》中隐喻的语篇功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王晶芝;杨忠;;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张建荣;;《猪之死》中的隐喻性特征与语篇连贯[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唐晓云;许峰;;论隐喻在克雷格·雷恩诗歌中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静;基于危机传播语料的概念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瑶;系统功能语法与俄语语篇连贯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刘兴兵;中国医患门诊会话的语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王晓军;《文心雕龙》的篇章语用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戴理敏;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组织功能[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汤丹;文学语篇中的象似性与连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禹辰;认知视阈下中国政治语篇的隐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廖羽;英语隐喻语篇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廖凯;隐喻的语篇组织功能在《中国日报》和《新闻周刊》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春媛;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珍;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隐喻英译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郑洁;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在政治演说语篇中连贯功能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9 崔新元;《圣经》新、旧约间的隐喻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廖琼;汪曾祺《受戒》的隐喻和转喻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秋;浅谈语篇衔接、连贯手段与语篇组织[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于晶;;试论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语篇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3 徐健;;衔接与语篇组织[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周萌;;语篇视角下的隐喻研究[J];内江科技;2010年05期
5 李燕;;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及其语篇组织结构对比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张结根;苏传娥;;连贯的定义、范围及手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童淑华;;英汉思维差异对二语写作语篇组织的影响[J];云梦学刊;2008年03期
8 廖美珍;周晓萍;;我们赖以建构和组织语篇的隐喻——隐喻变化与语篇组织程度[J];外国语文;2010年02期
9 吴思聪;;话语凝缩:一种独具特色的汉语语用现象[J];修辞学习;2006年02期
10 廖美珍;;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标题与正文之间的组织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健;衔接、语篇组织和连贯[D];复旦大学;2004年
2 贾雪睿;中国人的间接式与美国人的直接式交际与语篇组织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许宁云;汉语篇章零回指的解析与生成:一项基于语料的向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尹晓静;概念隐喻与语篇组织[D];山东大学;2010年
2 童洪伟;翻译中的语篇顺应[D];南昌大学;2009年
3 南红红;英汉“话题—说明”结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春发;道亦有道[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钱海容;《围城》中隐喻的语篇衔接与连贯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柏阳;“反正”话语标记的形成及其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亚娟;中英文社论的语篇连贯对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凤菊;汉语话轮转换中的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婕;中美法庭判决书的语篇语义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5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6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