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东汉“对_V”的多元语法化与“对_P”的衍生
本文关键词:先秦至东汉“对_V”的多元语法化与“对_P”的衍生
更多相关文章: 介词“对” 词内成分 重新分析 过程类别 多元语法化
【摘要】:本文考察了先秦至东汉"对"的用法,认为介词"对"形成于公元一世纪后期的东汉。东汉时期,介词"对"主要表示4种语法意义:行为对象、言说对象、情感对象和处所。"对"的虚化呈现双重路径:一条来源于回答义动词"对";一条来源于朝着义动词"对"。动词"对"在虚化为介词的同时,也在向词内成分发展,呈现多元语法化现象。本文的考察还表明:动词及物功能的发展是其虚化为介词的前提,同时动词虚化为介词与其词内成分化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关键词】: 介词“对” 词内成分 重新分析 过程类别 多元语法化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13YBG18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0引言介词“对”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居第二位的介词(崔希亮,2003),具有多种语法意义。关于介词“对”的衍生,冯春田(1991;2000)、吴福祥(1996)、马贝加(2002)、张峧(2002)、于进海(2005)、周芍、邵敬敏(2006)等进行过探讨,但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还存在争议,诸如介词“对”的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敕瑞;;组合、聚合关系与词义的衍生及阐释[J];汉语史学报;2010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赫;;汉译佛经领属关系词“所/许”的来源与形成[J];古汉语研究;2013年01期
2 冯赫;;“X所/许”式表量词探源[J];语言研究;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古晓亮;“闯”和“冲”、“逃”和“窜”两组同义词的词义特点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禾;;异文与训校[J];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02期
2 石锓;论疑问词“何”的功能渗透[J];古汉语研究;1997年04期
3 徐之明;试论词义“组合同化”应遵循的原则——兼与张博同志商榷[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龚西征;略论同义连文在古汉语研究中的利用价值[J];湖州师专学报;1990年02期
5 许静;词义变化与语符间的结构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王彦坤;;训诂的方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贾爱媛;;论汉字构形中的类化现象[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伍铁平;;词义的感染[J];语文研究;1984年03期
9 邓明;;古汉语词义感染综论[J];语文研究;2006年02期
10 邓明;古汉语词义感染例析[J];语文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和平;务实谨严 周密详备——重读华萍《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2 张韧;;构式与语法系统的认知心理属性[J];中国外语;2006年01期
3 符昌忠;;哥隆语概况(下)——语法部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邱雪玫;姜莹;;从流行语定义的嬗变看流行语对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的渗透[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李东山;谈谈外语教学中的功能法[J];远程教育杂志;1999年01期
6 范晓;;关于构建汉语语法体系问题——“小句中枢”问题讨论的思考[J];汉语学报;2005年02期
7 石毓智;;语法系统的运作机制——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启发[J];语言研究;2009年04期
8 陈国亭;俄语实践语法系统化教学原则与教材内容设计[J];中国俄语教学;1994年01期
9 符昌忠;;哥隆语概况(上)——语音、词汇部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10 李富林;语法系统论[J];殷都学刊;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晗蕾;;语言研究的新视域:零度和偏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晗蕾;;中西零度偏离理论比较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国炎;;布依语与莫话声母比较研究[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4 江荻;;藏语动词的及物性、自主性与施格语言类型[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石毓智;;构式语法的进步与局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苏连科;;彝语辅助词"mu~(33)(或mu~(33)ta~(33))ta~(33)的功能例释[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7 邵志洪;;汉英受事论元语法化对比研究——从汉语话题性结构的英译转换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王虹;;警察语言的词汇特点研究[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皖西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方友根;普通话的语调美[N];安徽日报;2003年
2 刘佳;儿童与第二语言学习[N];大众科技报;2001年
3 姚双云;语言学探索者的一串足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沈锡伦;克里奥耳语[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记者 周舒 实习记者 王菲宇;横跨语言学与国际政治的少数派[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辛燕;从系统功能角度诠释语法化[D];苏州大学;2009年
2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3 彭兰玉;衡阳方言语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黎意;汉藏语述补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银梅;陕西铜川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董彦屏;广南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郑宏;陕西蒲城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山娅兰;沾益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斐;陕西潼关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浩;王村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郑宏;英语请求语的功能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8 格萨如拉;试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刘名彰;《新著国语文法》与《汉语语法学》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琳;中日文中“体”的对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4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8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