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德国传教士罗存德《汉语语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9:12

  本文关键词:德国传教士罗存德《汉语语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语法》 罗存德 词类划分 句法教学


【摘要】:《汉语语法》(Grammar of the Chinese Language)是19世纪德国来华传教士罗存德(Wilhelm Lobscheid,1822-1893)为初来中国尤其是在粤方言区生活的西方人编写的一部汉语语法教材。本文是首次从汉语国际教育的角度,对其作语言学的专题研究。第一章为绪论,首先说明选题意义,其次从历时的角度梳理学界对罗存德及其著作的研究现状,最后交代研究理论与方法,说明文献来源。第二章结合文献资料简要介绍罗存德的生平及其著作,侧重从编写背景、内容、体例等角度对《汉语语法》作整体性描述,指出《汉语语法》是罗存德参考了许多前人的成果并在传教士同仁帮助下汇编而成的,内容全面但不深入,体系完整但缺乏独创性。第三章为《汉语语法》中的词类教学研究,旨在考察《汉语语法》对汉语进行的词类划分,还原罗存德划分的十一种词类,并根据其描述和讲解评析教学利弊。罗存德沿用英语语法框架来阐释汉语的词类,注重从形态上来分析汉语语法,但过度依赖翻译法,造成分类混乱、不符合汉语实际等问题。本章选取动词词缀、代词、虚词“之”为个案分析的对象。第四章是对《汉语语法》的句法进行研究。首先对《汉语语法》中的339个句子进行句类、句式、句型的分析,发现句型完整,但复句数量不足;特殊句式较少;句类上陈述句占绝对优势等特点。其次分析和评价了《汉语语法》中的比较句教学,认为比较句类型较为全面,分析清楚到位,但对深层语义的把握不足,造成了教学中的偏误。最后阐述和评价罗存德对汉语语序的看法,从分析中发现罗存德充分认识到汉语语序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用例典型,分析富有条理,较好地向学习者展示了汉语语序的特点和规律。第五章为结语,总结了《汉语语法》的价值和不足。
【关键词】:《汉语语法》 罗存德 词类划分 句法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对象及其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述评12-14
  • 1.2.1 研究进展12-14
  • 1.2.2 尚待深入考察的问题14
  • 1.3 研究理论、方法及文献来源14-16
  • 第二章 罗存德及其《汉语语法》概述16-35
  • 2.1 罗存德生平16-22
  • 2.1.1 生平与在华经历16-18
  • 2.1.2 著述概要18-22
  • 2.2《汉语语法》的成书背景22-26
  • 2.2.1 编写目的22-23
  • 2.2.2 编写目标23-24
  • 2.2.3 前人的影响24-26
  • 2.3《汉语语法》的内容与编排26-33
  • 2.3.1 内容概述26-29
  • 2.3.2 编排特点29-33
  • 2.4《汉语语法》的取材来源33-34
  • 2.4.1 借鉴前人的拼音系统33-34
  • 2.4.2 丰富的取材34
  • 2.5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汉语语法》的词类教学研究35-64
  • 3.1《汉语语法》的词类系统35-48
  • 3.1.1 词类划分标准35-36
  • 3.1.2 词类划分的数量、名称及其内涵36-45
  • 3.1.4 词类划分的利弊45-48
  • 3.2 动词词缀教学48-53
  • 3.2.1 动词词缀的内涵及举例48-49
  • 3.2.2 动词词缀的语法功能49-51
  • 3.2.3 以“住”字短语为例的个案分析51-52
  • 3.2.4 动词词缀教学评价52-53
  • 3.3 代词教学53-59
  • 3.3.1 人称代词的教学分析与评价53-55
  • 3.3.2 物主代词的教学分析与评价55-56
  • 3.3.3 关系代词的教学分析与评价56-58
  • 3.3.4 不定代词的教学分析与评价58-59
  • 3.3.5 代词教学小结59
  • 3.4“之”的教学59-62
  • 3.4.1“之”的用法分析59-62
  • 3.4.2“之”的教学评价62
  • 3.5 本章小结62-64
  • 第四章 《汉语语法》的句法教学研究64-83
  • 4.1 句子类型分析64-72
  • 4.1.1 句型及其特点64-67
  • 4.1.2 句式及其特点67-69
  • 4.1.3 句类及其特点69-72
  • 4.1.4 小结72
  • 4.2 比较句教学72-77
  • 4.2.1《汉语语法》中的比较句形式72-73
  • 4.2.3《汉语语法》中的比较句分析73-75
  • 4.2.4《汉语语法》中比较句教学的评价75-77
  • 4.3 语序教学研究77-82
  • 4.3.1 主谓宾的位置关系78-80
  • 4.3.2 语序偏误问题80-81
  • 4.3.3 语序教学的评价81-82
  • 4.4 本章小结82-83
  • 第五章 结语83-86
  • 5.1《汉语语法》的价值83-84
  • 5.2《汉语语法》的不足84-86
  • 参考文献86-90
  • 附录90-107
  • 致谢1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兰;;《语言自迩集》中的清末北京话口语词及其贡献[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2 姚小平;;欧洲汉语教育史之缘起——早期传教士的汉语学习和研究[J];长江学术;2008年01期

3 姚小平;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语言学史[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4 司佳;早期英汉词典所见之语言接触现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6 高永伟;;罗存德和他的《英华字典》[J];辞书研究;2011年06期

7 邓盾;;现代汉语“所”及“所”字结构的重新审视与定性[J];汉语学习;2009年02期

8 刘蜀永;;19世纪香港西式学校历史评价[J];历史研究;1989年06期

9 詹姆斯·萨默斯;于海阔;方环海;;18-19世纪欧洲汉语教学研究:《汉语手册》前言(1863)[J];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01期

10 瀚青;;香港开埠初期中文学塾发展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熊英;罗存德及其《英华字典》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婷婷;《拾级大成》与卫三畏的汉语教学[D];吉林大学;2008年

2 柏寒夕;20世纪初德国在华传教士赫德明《汉语语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温利燕;微席叶《北京官话:汉语初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畅;威妥玛《寻津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会;英国汉学家翟理斯《三字经》编译本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90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90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e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