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认知视角看汉语形容词的情状

发布时间:2017-09-05 00:13

  本文关键词:从认知视角看汉语形容词的情状


  更多相关文章: 形容词 情状 程度量 焦点凸显 语用等级


【摘要】:根据形容词所述性状与时间的相关性,可以把形容词分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情状类型。从认知视角来看,形容词情状类型的句法表现是人们的心理期待在语言上的投射。形容词所述事物性状的恒常性与临时性、程度量的增加与减损是形容词情状类型的语义基础。动态形容词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现象可以从话语焦点凸显和语用等级序列进行解释。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形容词 情状 程度量 焦点凸显 语用等级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类型学视野下汉语语用法的语法化研究”(12YY05)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汉语易混淆词习得偏误与认知研究”(JD1110)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情状是语言中谓词表示的方式和状态。西方语言学家一般把情状分为动态和静态两个类型。汉语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词,具有静态和动态两个不同的情状类型。目前,汉语学界对形容词情状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有学者根据形容词所述性状与时间的疏密程度,把现代汉语形容词分为性质、状态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年02期

2 沈家煊;;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J];汉语学习;2011年03期

3 邢福义;;说“NP了”句式[J];语文研究;1984年03期

4 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5 李宇明;;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J];中国语文;1996年01期

6 张国宪;;性质、状态和变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迅;“形容词+动态助词‘了’”结构的多角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董贤玲;;否定副词“不”“没(有)”与句末“了”同现关系的若干考察[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7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云美;《现代汉语词典》属性词收词与释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端木三;汉语的节奏[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2 冯胜利;论汉语“词”的多维性[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3 王洪君;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4 戴耀晶;论现代汉语现实体的三项语义特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刘宁生;动词的语义范畴:“动作”与“状态”[J];汉语学习;1985年01期

6 房玉清;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7 李劲荣;;“很雪白”类结构形成的动因与基础[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8 李宇明;;词性判定能力的测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完权;沈家煊;;跨语言词类比较的“阿姆斯特丹模型”[J];民族语文;2010年03期

10 张斌;;蕴涵、预设与句子的理解[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鸿;程度刍议[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孙叶林;;邵东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周希全;;“数+形+量”格式中形容词的入位条件[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1期

4 陈中绳;用于形容词最高级的ever[J];现代外语;1978年01期

5 于少轩;;谈谈Enough的用法[J];山东外语教学;1982年02期

6 G.L.布鲁克;陆锦林;;漫话措词技巧[J];山东外语教学;1984年03期

7 王立和;;吉林方言词汇中加词嵌“得”的三音节形容词和动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8 杨晓安;;单音节反义形容词语义转换的条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9 罗远林;关于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的补充考察[J];汉语学习;1988年04期

10 耿伯华;;试论形容词级的转译[J];常州工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一瓴;陈群秀;;现代汉语述语形容词机器词典的研究与实现[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易绵竹;姚爱钢;刘万义;;从计算语义学角度看俄语形容词的语义分类问题[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章新传;;余江话的“里”尾[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宁;苑春法;黄昌宁;;汉语名词和形容词的聚类算法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李敏;;形容词与否定副词“不”组合的语义、句法制约[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周晓幸;;略论法语形容词与名词的位置问题[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7 张成明;;名词、动词、形容词之辨析[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8 刘胜利;;萍乡方言形容词的特别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10 高斌;;英汉广告语中形容词的使用之比较[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莉 潘永花 王昱虹 张群英 荣钰;安全:从名词到形容词[N];网络世界;2004年

2 靖江季市中学 李银;高考作文语言如何出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江苏 尔东;电子大国与电子强国的区别[N];电子报;2006年

4 楼金;和谐与趋衡[N];经理日报;2006年

5 ;从形容词到名词,,从具名到匿名 [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李国华;也说“楼××”类ABB式新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7 吕俊;四个形容词[N];上海金融报;2004年

8 康丽丽;ABB式形容词初探[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9 小岩;为中国的大学加形容词(下)[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10 朱文献;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雯;类型学视角下西语形容词在名词短语中的位置及其与汉语形容词定语的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阿利耶夫(Agshin Aliyev);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孟艳华;事件建构与现代汉语结果宾语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现代维吾尔语情状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赵军;现代汉语程度量及其表达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娟;现代汉语持续反复义格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7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沐守宽;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兰佳睿;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金美顺;空间形容词“深”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娟;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梁福海;汉语形容词的动相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峰英;《蒙古语辞典》形容词释义元语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梁海玉;蒙古语复合名词支配形容词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敏;《商君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杨丽;从《论语》、《孙膑兵法》看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韩娟;《韩非子》形容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袁福静;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的研究及其词汇—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玉荣;《青史演义电子词典》形容词分库构建[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龚晨;“形容词+动态助词”结构初探[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94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94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0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