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三组近义双音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2:01

  本文关键词:三组近义双音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近义词 双音动词 论元结构 句法演变 历时演变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整理”、“诽谤”、“救济”三组近义双音动词的历时演变。通过分析,首先讨论每组近义双音动词的词汇化过程,再细致分析相关的语法构式及相关的论元配置变化,力图揭示每组词在历时演变中的差异,以此为基础解释每组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差异,旨在说明句法演变与词汇的发展是共变关系。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回顾汉语词汇的研究现状,概略介绍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简要介绍本文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第一章至第三章为第二部分,分别讨论“整理”、“诽谤”、“救济”三组近义双音动词的历时演变。首先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简要描述每组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句法分布;再分析比较它们的词汇化及其句法演变过程;最后结合历时演变解释每组成员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差异:(1)“整顿”多指官方、组织有一定措施的行为,接受事宾语,有名词化的用法;“整理”多指个人的具体行为,接受事宾语,有名词化的用法;“料理”则多用于生活琐事,可以位于连动结构前项,没有名词化的用法。(2)“诽谤”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法律文献,名词化的用法普遍;“诋毁”和“毁谤”一般用于口语中,名词化的用法很少见。(3)“接济”多用于救助一时之急,一般是个人对个人或家庭,接与事宾语、物质宾语、原因宾语,有名词化的用法;“救济”多指国家、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救助灾区、灾民、难民、失业者等,名词化的用法很常见;“赈济”是指官方救灾、救荒,现汉中基本让位于“救济”;“周济”是一般性的救助,个人、政府、社会团体都常见,其名词化用法很少。第四章为第三部分,根据个案研究,从句法演变与词汇发展的关系,进而说明近义词在现汉中的差异不仅与其本来的语义有关,还与其历时演变有关。
【关键词】:近义词 双音动词 论元结构 句法演变 历时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8
  • 第一节 研究现状10-12
  • 一、常用词的历时研究概况10-11
  • 二、近义词历时研究概况11
  • 三、本文三组近义词相关成果11-12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意义12-13
  • 一、研究内容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第三节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13-15
  • 一、理论依据13-15
  • 二、研究方法15
  • 第四节 语料来源15-18
  • 第一章“整理”类动词的历时演变18-42
  • 第一节“整理”类动词在现汉中的句法分布18-20
  • 第二节“整理”类动词的词汇化及句法演变20-38
  • 一、“整顿”的词汇化及句法演变20-26
  • 二、“整理”的词汇化及句法演变26-31
  • 三、“料理”的词汇化及句法演变31-38
  • 第三节 从历时演变看“整理”类词在现汉中的用法差异38-42
  • 一、义域方面的差异38-39
  • 二、句法方面的差异39-42
  • 第二章“诽谤”类动词的历时演变42-62
  • 第一节“诽谤”类动词在现汉中的句法分布42-43
  • 第二节“诽谤”类动词的词汇化及其句法演变43-58
  • 一、“诽谤”的词汇化及其句法演变43-49
  • 二、“诋毁”的词汇化及其句法演变49-54
  • 三、“毁谤”的词汇化及其句法演变54-58
  • 第三节 从历时演变看“诽谤”类词在现汉中的用法差异58-62
  • 一、义域方面的差异58-60
  • 二、句法方面的差异60-62
  • 第三章“救济”类动词的历时演变62-88
  • 第一节“救济”类动词在现汉中的句法分布62-63
  • 第二节“救济”类动词的词汇化及其句法演变63-84
  • 一、“接济”的词汇化及其句法演变63-69
  • 二、“救济”的词汇化及其句法演变69-74
  • 三、“赈济”的词汇化及其句法演变74-80
  • 四、“周济”的词汇化及其句法演变80-84
  • 第三节 从历时演变看“救济”类词在现汉中的用法差异84-88
  • 一、义域方面的差异84-85
  • 二、句法方面的差异85-88
  • 第四章 对近义动词历时演变的思考88-92
  • 一、构式变化驱动词义变化88-90
  • 二、词义变化与论元配置90-92
  • 参考文献92-96
  • 后记96-9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香兰;;认知语言学构式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谢应光;;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相似与差异[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4 M.Fried;Jan-Ola 銉stman;牛保义;;《构式语法的跨语言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5 陈宝勤;日本“料理”[J];古汉语研究;2004年02期

6 陈昌来;;“给予”类三价动词构成的句式及其论元缺省的认知解释[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7 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伍宗文;;先秦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0年00期

9 王秀玲;;常用词“呼”、“唤”、“叫”、“喊”的历时演变与更替[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6年00期

10 刘红妮;;词汇化与近义实词的辨析和教学——以“旅行”和“旅游”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燕;同素逆序词“计算—算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24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24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c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