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轮回:语言演变与语言机制》评介
本文关键词:《语言的轮回:语言演变与语言机制》评介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演变 英语系 牛津大学出版社 法化 语言机制 生成语法 语法成分 否定形式 扩展适应 偏好原则
【摘要】:正Elly van Gelderen教授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以研究语法化现象,尤其是语言演变轮回现象著称(2004,2009)。2011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van Gelderen教授又一力作——《语言的轮回:语言演变与语言机制》,作者从不同的语言和语系发掘出大量语言轮回的例子,运用最简方案加以解释,力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关键词】: 语言演变;英语系;牛津大学出版社;法化;语言机制;生成语法;语法成分;否定形式;扩展适应;偏好原则;
【分类号】:H0-0
【正文快照】: Elly van Gelderen教授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以研究语法化现象,尤其是语言演变轮回现象著称(2004,2009)。2011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van Gelderen教授又一力作——《语言的轮回:语言演变与语言机制》,作者从不同的语言和语系发掘出大量语言轮回的例子,运用最简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曼君;语言演变理论研究的新视野——读徐通锵的《语言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苏章海;李志岭;;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元语言系统刍议[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黄晓东;;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归调的变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4 T.Nevalainen;H.Raumolin-Brunberg;孙咏梅;;《历史社会语言学:英国都德和斯图亚特王朝的语言演变》介绍[J];当代语言学;2009年04期
5 刘红妮;;词汇化与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10年01期
6 郭小雪;;语言演变的两种模式——洋泾滨语与克里奥尔语[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9期
7 井春燕;甘世安;;语言演变性质及因素的诠释[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8 严冬梅;英语语言形成及其发展演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唐韧;会话含义与语言演变——“前苏联”造词现象的意义[J];阅读与写作;2003年02期
10 周家瑜;李发荣;;简论勐简大寨佤族和周边傣族、汉族的语言接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岳婕;;“r庇搿胺ⅰ薄皉鄙钟搿皏|”声字的对比分析[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苏金智;;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4 宋曦业;;涅i谩ぴ偕舻氖璐醋饔胧澜缥幕痆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5 靳光瑾;;北京话的文白异读和普通话的正音原则[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6 Abdel-Rahim Mohamed Abdel-Rahim Alkordy;;全球化时代的语言演变(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黄金城;;关于“前语系历史语言学”——以藏缅语族和蒙古语族“小”为例[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宇;现代社推出“1978—2008中国优秀文学系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基金处;我院新获4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彭梦瑶;核废料警示,千年后的恐怖咒语[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本报专稿 薛雨闻;陈水扁铁心“废统” 台海风云起[N];世界报;2006年
6 李宗江;关于汉字特点说法的质疑[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7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炉[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伊火;学界研讨当代语言学与汉语研究课题[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江滨;社会需要规范语文[N];福建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奕;跨境壮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黄晓东;浙江安吉县官话方言岛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4 刘倩;九姓渔民方言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胡松柏;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朱一凡;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1905-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10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霏;博白县沙河镇客家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郑芸;粤北的一个闽南方言岛——韶关市仁化县长沙背话[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董丽梅;标题用词及格式的传承与演变[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王银霞;英汉语完成体语法化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07年
5 赵福林;语言接触所引发的蒙古语词汇变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田洋;德昂语广卡话声母的声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牛立伟;当代俄语的分析化趋势:描写与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8 何文斌;语法化单向性假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孟令志;论人类唯一语[D];西北大学;2009年
10 覃建平;论思维模式,语言的社会公约性与意义分析的关系[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30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30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