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雨木冰”——与闵宗殿先生商榷
本文关键词:也谈“雨木冰”——与闵宗殿先生商榷
【摘要】:闵宗殿先生发表于《中国农史》(2002)的文章《不该多此一点——关于"雨木冰"标点的商榷》一文认为,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宋书》五行志和《金史》五行志中,多次记载的"雨木冰"自然现象,校点者的句读"雨,木冰"是不合理的,不该多此一点,也就是不该在"雨木冰"中间加上逗号,认为"雨"是动词,并用翔实的事例证明,"雨"作动词用时,是与后面的名词联而不分的。但考之于典籍,"雨木冰"之间应该加上逗号,只有下雨才能形成"木冰";同时闵先生把"木冰"看成是"雾凇"的说法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气象现象。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
【关键词】: 雨 木冰 雾凇 树介 树架 讹传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闵宗殿先生发表于《中国农史》(2002年第2期)的文章《不该多此一点——关于“雨木冰”标点的商榷》认为[1],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宋书》五行志和《金史》五行志中,多次记载的“雨木冰”自然现象,校点者的句读“雨,木冰”是不合理的,不该多此一点,也就是不该在“雨木冰”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凤;;“木冰”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3期
2 张松辉;王乐;;老子姓氏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刘剑康;;孟子学术精神论析[J];湖湘论坛;2013年05期
4 闵宗殿;不该多此一点——关于“雨,木冰”标点的商榷[J];中国农史;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3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熊寿康;读《辞源》(修订本)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孙启荣;“大叔完聚”之“完、聚”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8 张颖慧;;敦煌、居延简中的“关、戊、iij”[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7 黄宇和;;山在虚无缥缈间:孙逸仙民生主义伦敦探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8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魏玮;;如何用俄语表达中国网络语言——“雷”和“山寨”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刚;;《春秋》“木冰”说[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03期
2 金银花;;韩汉语言中和“雨”有关的表达方式[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6期
3 赵久湘;;甲骨卜辞“今夕其雨疾”语法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7期
4 郭殿忱 ,张立;“雾凇”考[J];辞书研究;1993年04期
5 马宗昌;;注释引文应坚持三大原则:依据善本、重视校勘、准确释读[J];语文学刊;2010年12期
6 吴汉江;关于现代汉语通称词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刊;2004年07期
7 李乐毅;常用字辨正——“冫-氵”[J];语文世界(高中版);2004年12期
8 言涓;谈《汉语大词典》的若干不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871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