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越委婉语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03:42

  本文关键词:汉越委婉语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 越南语 委婉语 社会心理 文化因素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语言,是人类语言中很普遍又很复杂的一种现象。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往往会遇到些不宜于直接表述的话语,需要换一个说法,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明白,又不至于刺激对方,引起对方反感。如果说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那么委婉语就是社会心理与文化的镜子,委婉语反映了形形色色的社会文化心理状态,因此它不仅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又是备受心理语言学青睐的对象。按照人们普遍存在的求吉避凶,求雅避俗的心理需求,大多数人会因避不祥之讳而使用委婉语。人们使用委婉语主要是出于禁忌语避讳心理,畏惧与崇拜心理,维护自尊与抚慰心理等等。这些趋利避害的心理状况,已经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由于怕会带来灾祸,或者怕违反了一些社会形成,所以出现了一些不能提起的事物,现象。在交际中尽量使用吉祥一些,受听一些的词语,来代替人们有所顾忌的词语,是人们常采用的方法。禁忌语的起源是人们运用语言对客观事物的误解表达,语言禁忌是与语言的灵物崇拜相伴而生的。使用委婉语是现代社会人们避讳心里的体现,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与人交往所使用的语言,愈来愈具有软性。与人恭敬,于己谦卑,恰恰是做人的美德。在各种语言中都有不同的表现。越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委婉语。越南语与汉语也是这样,越南文化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精华。但是两国之间使用的委婉语也有差别,同一个国家也会有不同的语言,更不用说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语言具有差异性。这对不同国家人民的沟通是一个障碍。为了克服这个障碍。这里研究汉越委婉语的社会心理与文化因素对比研究,可以让人们了解民俗风情和色会发展的历史,从而使人们在语言使用上更能注重时代和地域等特色,充分发挥委婉语的作用,越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两种语言在此有许多相同之处。本文将把委婉语的社会及文化心理作以分析,并比较出汉越委婉语的相同,从而促进交流。这也对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大有裨益。委婉语的产生融合了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从委婉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发展的一般和特殊性,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的民族和共同性。它的使用也可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和语域,语体差异等言语交际规律。因此,熟悉和掌握汉语委婉语不仅能增强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能明显地提高汉语的鉴赏和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能窥视到中国的社会心理和风俗文化。而对于汉语委婉语的理解,鉴赏和使用在越南汉语学习者的学习中常常是一个备受忽视的环节,所以对委婉语进行一些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汉越委婉语对比研究已有越南学者和中国学者研究过,不过本文研究的内容,不管范围大小、研究深度和广度如何,研究过前者都没有专门涉及到这些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汉语 越南语 委婉语 社会心理 文化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44;H13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9-10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思路13-15
  • 第二章 汉越相同社会心理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研究15-33
  • 第一节 汉越禁忌与避违心理对比15-20
  • 一 汉越语言禁忌的异同16-18
  • 二 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关系18-20
  • 第二节 汉越在畏惧心理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20-24
  • 一 汉越在惧死心理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20-22
  • 二 汉越在惧老心理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22
  • 三 汉越在惧病心理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22-24
  • 第三节 汉越在求雅和美化心理下所使用的委婉比语对24-25
  • 第四节 汉越在维护尊严与抚慰心理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25-28
  • 一 汉越在抚慰身残体弱的心理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25-27
  • 二 汉越在维护会尊严的心理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27-28
  • 第五节 汉越相同心理机制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28-33
  • 第三章 汉越不同文化因素影响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研究33-37
  • 第一节 汉越不同王权思想与尊祖敬宗传统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33-35
  • 第二节 汉越不同谦逊谨慎,,尊重他人的个人修养下所使用的委婉语对比35-37
  • 第四章 汉越委婉语的发展分析37-42
  • 第一节 汉语委婉语的发展分析37-39
  • 第二节 越南语委婉语的发展分析39-42
  • 第五章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50
  • 附录 146-48
  • 附录 248-50
  • 致谢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秀英,张云霞;由委婉语的应用看当代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章素平;也谈委婉语及其作用[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3 李军华;关于委婉语的定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向荣;美英委婉语对比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5 曹瑜;;浅谈英语中的委婉语[J];科技资讯;2006年02期

6 吴俊;;西方国家政治领域中的委婉语[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成宇;;思维与英语委婉语[J];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赵娟娟;;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对比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李军华;;委婉语的语言间接性研究[J];求索;2006年08期

10 么小双;;巧用委婉语[J];秘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玉娟;;委婉语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浅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吴艳;;环保委婉语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郝煦;;英语的委婉语[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赵晨光;;英美社会语言交际中的委婉语[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孙飞凤;;试论英语文体委婉语的运用与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9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朱玉富;张晓云;;论Эвфемизм的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媒体人 何保胜;我们正在失去“语言遮羞布”?[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青苗;《左传》委婉语与中华民族重礼的特征[N];光明日报;2013年

3 苏报评论员 肖平;漠视规则的“小节”尴尬了谁?[N];苏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金凤;俄语委婉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琳;论委婉语的得体使用[D];郑州大学;2005年

3 南桂仙;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4 尹云锋;礼貌原则下中英委婉语运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姚秋林;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王春艳;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秦爱琴;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李雪清;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黄云燕;委婉语语用剖析[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吴宏丽;顺应—关联模式视角下美国总统演说中的政治委婉语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9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9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8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