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译:主体间性的视阈融合
本文关键词:变译:主体间性的视阈融合
【摘要】:本文从哲学阐释学的视角探讨变译实践中的主体和主体间性。研究发现,在变译实践中,只有译者、读者、作者3者平等对话,发出各自的声音,才能在以译者为中心的各主体间的视阈融合中产生出一个成功的变译文本。因此,合格的变译一定是各主体间视阈融合的变译。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
【关键词】: 变译 主体间性 视阈融合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严复变译思想研究”(08BYY07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开始了文化转向。西方学者指出,“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文化因素对翻译者有巨大的影响”(Lefevere 2004a:14),并提出翻译是“改写”,翻译是“操纵”,从而引发了翻译界对译者和影响译者翻译过程的各种文本外因素的探讨,如国外的有Andre Lefev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中;;翻译本质视域融合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庞冬;毛忠明;;主体间性与《孙子兵法》军事译本的诞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王湘玲;蒋坚松;;论从翻译的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4 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5 李明;;从主体间性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陈琳;张春柏;;翻译间性与徐志摩陌生化诗歌翻译[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4期
7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8 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9 胡庚申;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J];中国翻译;2004年03期
10 魏小萍;“主体性”涵义辨析[J];哲学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侯婷;;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绮锋;;翻译活动之中译者的功能——以生态翻译为中心[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全功;;职业翻译能力与MTI笔译教学规划[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6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伍争;论陪同口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郑清斌;妥协、互动、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金帅;论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崔丽芳;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的误读现象[J];南开学报;2000年03期
3 陈大亮;;翻译主体间性转向的再思考——兼答刘小刚先生[J];外语研究;2007年02期
4 铁省林;西方哲学中主体性问题的历史嬗变[J];齐鲁学刊;2003年02期
5 胡宝平;论哈·布鲁姆“诗学误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朱桂成;模糊语言学架构下的译者接受[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冯文坤,何颖;论译者主体性之构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闫青会;试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融合[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9 王玉j;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天府新论;1995年06期
10 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卫民;景点翻译变译的审美理据[J];求索;2005年08期
2 黄忠廉;张永中;;变译:考察翻译的新视点——兼答徐朝友先生[J];外语研究;2007年02期
3 田传茂;;加强变译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从规范视角审视变译理论在我国的接受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李晨;;浅谈“变译”方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9期
5 王璐;;变译的规定性特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1期
6 刘昕;陈阳;;谈变译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周丽娜;;关于翻译产生变译现象的原因及结果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22期
8 黄忠廉;;变译理论研究类型考[J];外语学刊;2011年06期
9 姚丽文;;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手机新闻英译策略[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王青梅;;变译视角下的酒店推介资料的英译策略[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张璐;;信息社会翻译新特点及翻译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许钧;从全译到变译[N];光明日报;2002年
2 黄忠廉;文化输出需大力提倡“变译”[N];光明日报;2010年
3 信娜 宋飞;学科起步于方法[N];光明日报;2010年
4 刘豆;为翻译及其研究指点迷津[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焦鹏帅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道器相合 学术共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杨晓静;歌曲翻译的四重要求[N];光明日报;2010年
7 演讲人 黄忠廉;严复变译的文化战略[N];光明日报;2012年
8 黄忠廉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未竟的《圣经》文学全译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晓静;歌曲翻译三符变化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硕;基于变译系统的体育新闻汉英变译过程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唐蜜;变译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D];四川外语学院;2008年
3 刚秀霞;圣经汉译中的变译现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琳娟;“转换”与“变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倩;变译理论下汉英现场口译的习语口译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红;《ШОС》一文的句子变译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董慧;中日口译中变译手段的应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8 薛佼;从目的论角度看口译中的变译现象及其质量评估原则[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9 吴育红;汉英旅游材料翻译中的变译[D];东华大学;2006年
10 任雪清;变译理论与翻译教学[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79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