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中“你”的移指用法及其话语功能的浮现
本文关键词:口语中“你”的移指用法及其话语功能的浮现
【摘要】:本文结合自然口语语料考察"你"的移指用法及其话语功能。研究表明,口语中二人称代词"你"浮现出了移指言者、交际双方、言谈对象、言谈对象以外的人和任何人等五种移指用法,它们在会话中具有诱使移情、强化立场和疏离自我等三种话语功能。互动交际需求是促使代词"你"移指用法和话语功能浮现的根本动因。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澳门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你” 移指 话语功能 交际互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语法原则与汉语特殊句式”(项目批准号:2009JJD740011)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第二人称代词“你”的原指用法是称代交际双方中的听话人。(郭风岚,2008)然而口语中它浮现出了许多新的用法,可称代言语场内外的其他交际实体,指称对象发生了转移。如:(1)那些小孩子闹得叫你不能专心做事。(转引自赵元任,1968:326)上例中的“你”可以指某一个人,也可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双云;;“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报;2012年02期
2 王红梅;;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临时指代功能[J];汉语学习;2008年04期
3 张旺熹;姚京晶;;汉语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系统的主观性差异[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4 王义娜;;人称代词移指:主体与客体意识表达[J];外语研究;2008年02期
5 徐杰;;自然语言交际中的语码解读和知识匹配[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6 姚双云;姚小鹏;;自然口语中“就是”话语标记功能的浮现[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1期
7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8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9 方梅;;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10 郭风岚;;当代北京口语第二人称代词的用法与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孟晓慧;;“非常”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贺学勤;;X-able形容词的主客观性及其语义分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张欢雨;;基于评价理论的朝核问题英语新闻报道的态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徐明星;;国内语法化研究评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张旭;;程度副词“怪”和“够”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10 杨丽梅;;论被字句的主观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全升;姚天f ;黄高辉;刘军;宋鸿彦;;汉语意见型主观性文本类型体系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霄军;;主观性语义特征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雷梦婕;;“VP的/为好”结构前副词分布初探[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ongyin Tao ,Sandra A.Thompson ,徐赳赳;话语和语法的关联:汉语会话中常用的小句结构[J];国外语言学;1995年04期
2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3 G.Andersen ,许家金;《语用标记和社会语言学变异》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4 谢芷欣;我说口语结构“我说”[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申丹;视角[J];外国文学;2004年03期
6 常春;人称代词“你、您” 的时代特征和规范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7 胡明扬;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年02期
8 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9 王志恺;;“那是”的对话衔接功能及其固化过程——兼论“是”的进一步语法化[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10 曹秀玲;;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习;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小敏;“我说”类元语言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岩;;浅谈“这-”“那-”的语用和话语功能[J];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彭爽;金晓艳;;试论旁指代词的话语功能[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卢平;;“然后”语用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7期
4 李咸菊;;口语交际中“呗”的多维选择及话语功能[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杨蔚;“连”字句的话语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郑燕芳;;“嗯”的话语功能分析[J];南方论刊;2007年10期
7 刘娅琼;陶红印;;汉语谈话中否定反问句的事理立场功能及类型[J];中国语文;2011年02期
8 章以华;;话语概念在戏剧文体分析中的应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9 许家金;;话语标记的现场即席观[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10 姚庆杰;;探讨提顿词的功能[J];考试周刊;2009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义娜;;人称代词移指现象的主观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殷治纲;李爱军;王霞;;“嗯”、“啊”类话语标记的语音学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唐翠菊;;从及物性角度看汉语无定主语句[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印松霞;;试论巴赫金对话理论在旅游广告语域中的运用[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咸菊;北京口语常用话语标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刘瑾;汉语主观视角的表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朱文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语序选择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朱玉伟;现代汉语中的描写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潘s銀N;现代汉语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海;娱乐新闻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鹿坦;中动句的评价与传信功能分析[D];渤海大学;2013年
2 孙磊;话语标记语“可不是”的话语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薛姝明;“NP_1+这/那(量)+NP_2”的分析[D];延边大学;2011年
4 许涛;“X知道”格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曹清林;应用翻译的主体间性:功能翻译的阐释[D];中南大学;2009年
6 刘丽涛;现代汉语口语中“得了”“好了”“算了”“行了”的话语功能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慧;师生课堂言语交际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丽娜;省略的话语功能及其关联理论阐释[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聪;应答词“是、对、行、好”的话语功能分析[D];延边大学;2006年
10 张佳奇;“很X”和“X得很”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52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5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