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禁忌语的隐喻:转喻双向度耦合述略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禁忌语的隐喻:转喻双向度耦合述略
【摘要】:禁忌语不仅是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强有力工具。研究拟在判定全体辞格的认知本质及属性的基础上,仰重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具体实例,在细划禁忌语界域的同时剖解现象背后的隐喻-转喻双重孳乳理据。对禁忌语的理论分析,有助于为探讨其他辞格的发生理拓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和视角。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关键词】: 禁忌语 隐喻 转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复合结构的语法语义互动研究”(12BYY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基于ERP实验的隐喻认知神经机理研究”(11YJC740094) 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认知隐喻学的理论适用性研究”(13JZ071)
【分类号】:H03
【正文快照】: 禁忌语是指在人类交际过程中牵涉他人隐私不雅主题或内容之语言现象。“taboo”一词肇始于18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首先发现太平洋汤加群岛当地土著居民的习俗并炮制出的新词,意为“神圣的”和“不可侵犯的”。我国《说文解字》对“忌”早有简要的解释:“忌,憎恶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江;;禁忌语与委婉语之认知视角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2 王文戈;隐喻的文化功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傅杰;;汉英禁忌语的禁忌手段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邱文生;;修辞认知与翻译[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何爱晶;;英语修辞格系统新探[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张爱容;;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言禁忌现象[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陆俭明;;关于汉语修辞研究的一点想法[J];修辞学习;2008年02期
8 邵敬敏;;探索新的理论与方法 重铸中国修辞学的辉煌[J];修辞学习;2008年02期
9 盖飞虹;;浅谈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中的分类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温锁林;行玉华;;当代汉语排除式范畴化现象的认知与修辞动因[J];当代修辞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姜_,
本文编号:985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8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