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能力与语言能力关系的理据分析
本文关键词:隐喻能力与语言能力关系的理据分析
【摘要】:本文重点对诸多研究者提出的"课堂教学提高隐喻能力"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文章一方面分析了隐喻能力与语言能力定义及研究者对二者关系所持的不同观点,认为隐喻能力和语言能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能力类型;另一方面从认知体验和普通概念化能力视角分析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拥有基本相同的隐喻能力的原因,认为不存在母语隐喻能力及二语隐喻能力之说。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关键词】: 隐喻能力 语言能力 认知体验 概念化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大中小学生认知隐喻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BYY049) 北京市2010年人才强教中青年骨干项目“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念效度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项目编号:PHR201108062) 北方工业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英语专业大学生隐喻能力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BYY049)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随着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能力研究逐渐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兴趣。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网上主题为“隐喻能力”的论文有362篇,数量也由2002年的2篇增到2012年的76篇。研究内容涉及到隐喻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各方面的关系等。毫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开顺;从认知角度重新探讨语言能力的构成与表征[J];外语研究;2002年03期
2 许保芳;袁凤识;;隐喻能力研究30年:回顾与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江桂英;王容花;;英语演讲中言语-手势多模态隐喻的融合研究[J];外语研究;2013年05期
4 钟兰凤;陈希卉;;隐喻识别研究现状述评[J];外语研究;2013年05期
5 施光;辛斌;;语言·思维·认知——再论沃尔夫假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张炼强;;语言和言语活动的认知思维理据——兼论认知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8 袁凤识;许保芳;王立非;;再论隐喻能力的定义[J];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9 袁凤识;许保芳;王立非;;中美大学生隐喻理解能力比较研究[J];外语界;2012年01期
10 石毓智;;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学证据[J];语言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春;;标题中的隐喻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贾玉娟;;隐喻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3 丁政;谢朝龙;;二语习得语境中的语言知识[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4 祁金善;;隐喻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赵茜;余金燕;;英语专业学习者接受式隐喻能力与阅读水平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胡澎;;认知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中的探讨[J];才智;2009年31期
7 刘婷婷;祖大庆;;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语法隐喻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J];才智;2011年05期
8 沈丽君;;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范洪涛;郭晨;;隐喻能力与英语专业教学[J];成才之路;2009年35期
10 刘浩波;;隐喻认知与外语教学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劲松;零度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毛凡宇;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洪刚;外语教学中引入隐喻对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荔;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江静;隐喻化中的源语概念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葛红;宇文所安唐诗史方法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金菊花;朝鲜后期汉译谚语集《耳谈续纂》语言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陈映戎;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瑶;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的《红楼梦》歇后语认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狄伟进;认知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娜;英语阅读水平与隐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媛媛;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徐婧婧;经济危机背景下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莎莎;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7 柴翱;汉语双字复合词产生中的语法启动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秋雯;隐喻能力培养与高中生英语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丽君;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与英语阅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聂哲;显性概念隐喻教学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鞠晶;孙启耀;;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障碍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游顺钊;徐林;;口语中时间概念的视觉表达——对英语和汉语的考察[J];国外语言学;1988年02期
4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J];国外语言学;1991年01期
5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6 梁海英;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再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杨伟国;信息思维与教学改革──对母语教育、右脑革命与幼婴教育的哲学思考[J];汉字文化;2001年03期
8 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9 潘艳艳;;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10 张辉;展伟伟;;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丽云;;隐喻能力、概念流利与二语习得——一项对中国学生二语概念体系的调查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08期
2 熊锟;;论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柴能;;浅议隐喻能力与外语学习[J];成功(教育);2007年11期
4 吴恩梅;;英语阅读中培养学习者隐喻能力的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5 张耀庭;;外语学习中的隐喻能力初探[J];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6 邱东林;程寅;;中国大学生隐喻能力实证研究(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9年04期
7 赵明;;隐喻教学促进隐喻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李毅;;隐喻能力与概念流利[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9 鲍琳琳;;隐喻能力与外语学习[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10 陈朗;;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外语学刊;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萍;;隐喻智力理论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泰铉;弱智人群的隐喻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隐喻教学对外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2 岳凤霞;非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许力珩;隐喻能力培养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张靖;中国学前儿童隐喻能力调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王瑾;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6 赵茜;接受式隐喻能力与英语阅读水平相关性[D];西南大学;2008年
7 苏芳;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D];苏州大学;2001年
8 史丽艳;隐喻能力与交际能力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蓉;隐喻能力和英语水平的相关性[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10 杨圣柱;隐喻的认知研究及二语习得中隐喻能力的培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92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9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