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离合词及其构成的语式
本文关键词:动宾离合词及其构成的语式
【摘要】:动宾离合词是指动宾式双音节复合词内部的两个语素之间能插入某些词语从而能分离扩展成动宾短语的离合词。文章从动宾离合词的特点及其与动宾短语的划界两方面着重讨论了动宾离合词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宾离合词扩展成动宾短语的原因、动宾离合词的分类以及动宾离合词分离成动宾短语的各种"语式"。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离合词 动宾短语 语式 语式义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前言动宾离合词指双音节复合词内部的两个语素1间经常能插入某些词语从而分离扩展成动宾短语的离合词,如“告状、吃亏、领情、鞠躬、道谢、敬礼、鼓掌、请客、见面、送礼、结婚、生气、拌嘴、丢脸、操心、叹气、接吻、受骗、挨批、上学、上课、干杯、出差、帮忙、革命、造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顺;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周红;动宾式动词配价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范晓;;略论句干及其句式[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念武;;“的字词组”的句法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2 刘国辉;;向心结构还是领属结构——以英语“of”结构和汉语“的”字结构为视点[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3 刘红妮;;从“生X的气”看离合词离析格式的演化过程[J];莆田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赵秀文;;《西洋记》“被”字句的语义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孙利萍;;从“N的V”结构透视当下汉语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肖皿舟;;论“趋向”的词汇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罗茜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韩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习得简要研究[J];青春岁月;2012年10期
8 付士勇;论离合词[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9 刘华丽;;近代汉语双音节情态副词“X好”历时生成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10 苏婷;;浅谈词汇化和语法化两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的体现[J];青年文学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安琛;;“V起来”中“起来”非体标记之刍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晓军;;英汉语中动结构式类型划分及其内在承继关联的认知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史晓东;;汉英机器翻译中离合词的处理[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金凤;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情景语义成分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张琪;;近年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综述[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王怡妲;;“X什么X”格式的多角度分析[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维钦;戴为华;;离合词的特点及其辨认[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勇;汉语动宾型离合词的语用分析[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2 蔡国妹;离合词探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沙吾丽·库尔班别克;浅谈离合词教学[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王彬;;离合词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肖模艳,张骁;也谈离合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刘江涛;离合词特点再认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郑海丽;;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8 任海波;王刚;;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9 周丽萍;;离合词研究综述[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1期
10 黄晓琴;;“离合词”研究综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琪;;近年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综述[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史晓东;;汉英机器翻译中离合词的处理[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敬体;一部精品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崔智娟;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靖石;离合词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亿兵;离合词离合形式的调查统计及其应用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霞;基于语料库的离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刘彩华;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动补式离合词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童玲;普及化等级词汇表中离合词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金普;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由玉欣;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8 张丽捚;初级汉语离合词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翁杜薇;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英智;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97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9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