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把”字被动标记词的地理分布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方言“把”字被动标记词的地理分布特点研究
【摘要】:根据汉语方言"把"字被动标记词的地理分布,发现其集中于南部方言区,由赣语向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以及湘语、吴语区扩散,呈辐射的分布特点。它的地理分布与人口迁徙方向、交通位置、行政区划一致。吴语、赣语、湘语、粤北土话等许多南方话系统里都有系统的内爆音化现象,"把"字被动标记也有内爆音化现象,从语音学上进一步印证和补充了其地理分布特点。汉语史上"把"字处置标记和被动标记的同形只是历史的偶然,它们分别是两项完全独立、时间层次迥异的语法演变结果。这进一步启示我们:既然"把"表处置不会演变到"把"表被动,那么北方官话区广泛使用"把"字处置标记词,而未使用"把"字被动标记词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把”字 被动标记词 地理分布
【基金】: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罗田方言语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6Q069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近年来,被动标记词的跨方言比较研究是汉语方言语法学界的热点,首先发端于桥本万太郎(1987)[1]考察汉语被动式的历史发展,认为汉语南北方言被动标志有显著区别:使动-被动兼用只限于北方,而南方却保有“给”或其同义词转化来的被动标记。之后,黄伯荣(1996)[2]收录了21个方言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哨兵;;被动标记“让”的多角度考察[J];语言科学;2008年01期
2 苏艳飞;;论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的分化时间[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3 何洪峰;试论汉语被动标记产生的语法动因[J];语言研究;2004年04期
4 邓永红;;湘南土话的被动标记和处置标记[J];汉语学报;2005年04期
5 耿言海;;论被动标记“吃”的语法化[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向柠;贝先明;;湖南武冈方言的被动标记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振来;;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功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柳丹丹;;长沙话被动标记初探[J];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9 曾庆安;;新化方言被动标记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刘利红;;被动标记“被”、“叫”、“让”、“给”语法化程度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迪;南城方言被动句及被动标记“着”“得”“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燕;宁国话中的被动标记及其虚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帆帆;侗台语被动标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陈健;汉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与贵阳方言被动标记“着”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5 李东明;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苏艳飞;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洁曼;“见”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D];温州大学;2007年
8 滕小毛;麻阳话“着”字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9 杨芳;枞阳方言中的虚词“着”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08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0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