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习得汉语副词“还”的研究与偏误分析
本文关键词:留学生习得汉语副词“还”的研究与偏误分析
【摘要】:汉语是副词特别丰富的语言,这是汉语不同于别的语言的特点。中国人日常交流中常常使用大量的副词,副词就成为了汉语很重要的表达手段。然而越常用的副词,义项越多,用法也越复杂,所以很不容易学习和掌握。本文所研究的副词“还”是该类义项多、用法复杂的副词的典型例子。由于副词“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时,经常用错,从而产生大量的偏误。本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由本文选题缘由与意义,本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组成。第二章为本文的研究综述。该章笔者选取了四种现代汉语中具有代表性的语法书和词典,整理了其中对副词“还”的意义分类情况。第三章是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研发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作的研究,将留学生产生的各种偏误具体分为三个偏误类型,选取一些留学生产生最多的偏误,找到其偏误点,仔细解释了偏误的原因,并根据研究分析结果,做出了小结。第四章为对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第五章为副词“还”的偏误成因分析及教材建议。在偏误类型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副词“还”的偏误原因归纳为几个方面,认为教材原因是留学生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对教材编写提出了四点切合实际的教材建议。
【关键词】:还 近义副词 留学生 偏误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11-12
- 1.2 相关的研究综述12-15
- 1.2.1 汉语副词“还”的本体研究12-14
- 1.2.2 对外汉语教学副词“还”的研究14-15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17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第二章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研究17-27
- 2.1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义项分类17-24
- 2.1.1 本文“还”的分类20-24
- 2.2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句法特征24-27
- 第三章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副词“还”的偏误分析27-38
- 3.1 混用27-32
- 3.1.1 副词“还”与“也”的混用27-29
- 3.1.2 副词“还”与“还有”的混用29-30
- 3.1.3 副词“还”与“更”的混用30-31
- 3.1.4 副词“还“与”还是“的混用31-32
- 3.2 遗漏32-35
- 3.2.1 表示“范围扩大”意义的遗漏32-33
- 3.2.2 表示持续意义的“还”的遗漏偏误33-34
- 3.2.3 其他偏误34-35
- 3.3 误加35-36
- 3.3.1 不合语义的误加35-36
- 3.3.2 不合语法的误加36
- 3.4 小结36-38
- 第四章 留学生习得汉语副词“·还”的调查与分析38-53
- 4.1 测试对象38-39
- 4.2 测试句的设计39-40
- 4.3 对留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40-51
- 4.3.1 不同等级的留学生回答第一题型的情况40-50
- 4.3.2 不同等级的留学生回答第二题型的情况50-51
- 4.4 小结51-53
- 第五章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偏误成因及教材建议53-60
- 5.1 留学生对目的语的语法规则掌握不完整53-54
- 5.2 留学生理解不好副词“还”与其他近义副词的差别54
- 5.3 母语负迁移54-55
- 5.4、教材的原因55-57
- 5.5 教学建议57-60
- 5.5.1 分级教学57-58
- 5.5.2 教材中分辨近义副词的不同用法58-59
- 5.5.3 不同课型的教材配合使用59
- 5.5.4 对词语的解释应该更科学59-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3
- 附录1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副词“还”的偏误63-75
- 附录2 留学生习得汉语副词“还”的情况的调查75-79
- 致谢79-8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凤英;汉语副词“可”的译法[J];日语知识;1994年11期
2 张复东;汉语副词“一直”的种种日译法[J];日语知识;1995年12期
3 李性让;汉语副词“只”的种种译法[J];日语知识;1995年01期
4 张复东;汉语副词“再”的种种日译法[J];日语知识;1995年03期
5 李性让;汉语副词“便”的日译法[J];日语知识;1997年02期
6 李性让;汉语副词“太”的种种日译法[J];日语知识;1997年03期
7 林凤英;汉语副词“总”的日译法[J];日语知识;1997年04期
8 Tassarin Hirunpitukpong;;汉语副词“再”和“又”与泰语词语的对比[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11期
9 唐屸清;;从“参差”看汉语副词的形成[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3年00期
10 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中国语文;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启辉;;浅析近代汉语副词“都”的源流内容[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张颖;;日中机器翻译中汉语副词的数据处理[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河南平顶山市二中 李晓红;中古汉语副词“分别”的虚化[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褚俊海;汉语副词的主观化历程[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6 郭建芳;汉英副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riundolgor Bayantur(阿伦克);蒙古国学生学习汉语副词“又、还、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格日乐(G.Gereltuya);蒙古学生习得汉语副词“就”和“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桂雨薇;日汉副词谓语比较[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陈扬;母语为印尼语的学习者汉语副词作状语语序偏误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鲍伟芳;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习得副词“还、又、再”重复义偏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6 伊格(AHMET GUNC);副词“才”和“就”的二语习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美珍(Shurentsetseg);留学生习得汉语副词“还”的研究与偏误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8 梁姣程;汉语副词“X着”的多角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高明;对俄罗斯学生习得汉语副词“才”“就”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林梓欣;现代汉语副词与泰语副词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50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5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