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语法学“句本位”文法代表“黎氏文法”——纪念劭西师《新著国语文法》出版九十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语法学“句本位”文法代表“黎氏文法”——纪念劭西师《新著国语文法》出版九十年
更多相关文章: 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 黎氏文法 句本位 现代语法学
【摘要】:黎氏文法《新著国语文法》定名为"句本位",其特点是:文法研究以句子为坐标,先理会宏纲句子,再分析细目词类。其方法是:广集实证"例不十,不立法";"论理的"次序、"文学的"次序结合分析;"活的文法"活看不拘泥。其内容是:建立"造句法"基本规律、确定句法结构六成分,从"造句"讲到"用词",拿"句法"控制"词类",立名词"七位",定动词"散动","论理的"次序,"文学的"次序结合观察与实践分析,句法结构内含语义关系分析,词法句法内容章次编排革新,并分析展示"图解法"。黎氏文法对从《马氏文通》到《新著》之前的中国语法研究诸书进行了继承、发展和革新,是中国语法学史上"句本位"体系的代表。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关键词】: 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 黎氏文法 句本位 现代语法学
【分类号】:H146-5
【正文快照】: 1作者于1948-195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上学,一年级随班聆听劭西师(黎锦熙先生)讲“国语文法”。到2024年《新著国语文法》出版一百年,作者今年87周岁,担心赶不上,抓紧写系列文章五篇纪念出版九十周年。此为五篇之二。其他四篇是:一、谈《马氏文通》到《新著国语文法》前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庆;;黎锦熙先生的名言“例不十,不立法”的来历和讹传——兼谈王力先生《汉语史稿》改“法不立”为“不立法”[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祝琴;;《马氏文通》中的“散动”及其相关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陈叶红;;现代汉语“有”字本义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陈熙中;;“实字”、“虚字”与“通用门”——读红零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戚晓杰;;《马氏文通》语言学价值的现代反思[J];东方论坛;2010年06期
5 刘海平;;从语义角色角度看《史记》双宾句式[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徐志林;;近90年来汉语双宾句式研究述评[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潘玉坤;;徐锴的《说文》虚词研究检讨[J];中国文字研究;2011年00期
8 潘玉坤;;徐锴的《说文》虚词研究检讨[J];中国文字研究;2011年01期
9 王虎;丁璇;;现代汉语双宾句分类研究综述[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李敏;“N+的+V”结构的性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刘海平;《史记》语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朴镇秀;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李美妍;先秦两汉特指式反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姜涛;现代汉语将来时助动词语义—语用界面研究:默认语义学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小烈;生成语法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黄方方;颜师古、李善于《汉书》、《文选》相同作品注释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金春岚;明清八股文程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花;韩国留学生“有”字句偏误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秋玲;《元刊杂剧三十种》被动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萍;《后汉书》李贤注训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范玉;《韩非子》兼语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晓;《红楼梦》形容词重叠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博然;基于HSK动态语料库词语重叠偏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金玉兰;英语双及物构式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施含笑;崣岐《孟子章句》词_Y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志华;“远宾续动”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玉娟;名词形容词化与形容词动词化的认知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良明;忆劭西师谈“依句辨品”的来历[J];古汉语研究;2005年02期
2 冯蒸;林连通;胡双宝;李润新;;“语言文字大论坛”第12期发言摘录[J];汉字文化;2008年05期
3 洪成玉;;缺乏汉语史根基的所谓新观点——评《从所谓“补语”谈古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参照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唐钰明;“例不十,,法不立”的来历及意义[J];语文建设;199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明;;为“句本位”补例[J];汉字文化;2007年01期
2 张卫萍;论太拢“句本位”[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史有为;;“本位”梳疑[J];语言科学;2009年04期
4 李芳;彭芒;;句本位语法刍议[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5期
5 许嘉璐;“句本位”与古代汉语词类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06期
6 廖序东;论句本位语法[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7 杨海明;汉语发展与规范的几点思考──句本位与“扭断文法的脖子”[J];汉语学习;1997年06期
8 王缃;;坚持“句本位”教学规制,发展语法学科[J];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9 廖序东;论句本位语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10 潘文国;“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仕章;;篇章翻译与操作[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本文编号:1054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5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