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转喻模因的体验性认知基础

发布时间:2017-10-21 16:33

  本文关键词:转喻模因的体验性认知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 转喻模因 体验性认知 心智


【摘要】:转喻模因是携带模因宿主意图,借助语言结构,以重复或类推方式反复不断传播的信息表征。模因不是先验产物,而是以体验为基础,通过知觉和感官形成。不同个体由于生活经历、社会化过程、教育程度、性格、情感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对相同模因可能存在不同体验,模因的体验性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心智的体验性。语言体验性认知研究是将体验性认知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的一套崭新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体验哲学为基础,从语言模因的构成性、体验性、概念性、替代性等方面论述其认知体验特征,从而进行模因认知研究,为模因研究提供新视野。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关键词】转喻模因 体验性认知 心智
【基金】:2015年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认知——功能视域下的概念转喻研究”(GWTP-YJ-2015-0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者”科研启动计划项目(299-X5122129)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语法转喻的认知语义研究”(2014J01) 陕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认知语篇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3JZ07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1引言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尝试从历时和共时视角诠释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模因论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1998)中首次提到它。语言是模因传播的最得力工具,是文化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春玲;;汉语转喻理解的模因分析[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2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3 尹丕安;模因论与隐喻的认知理据[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红;;模因论视域中的“低调陈述”修辞含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任先耀;凌文州;石家胜;刘宁;;基于自然选择理论的动物利他行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3 阎国忠;;从生态学到哲学与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路华;;称呼语的认知阐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朱成棋;苏建荣;;隐喻传播机制的模因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马海江;刘姣;;从“郎才女貌”到“郎财女貌”的转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朱军;;认知隐喻——语义演化的隐形因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8 陈进;;论许辉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9 张智中;;毛泽东诗词中双关、顶真、警策的英译[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杨彦;;论身体在当代语境下的显性表达[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崔冰清;;参见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蒲松龄;;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陈洁;;广告归化翻译策略的模因论角度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曹进;;网络语言传播的“模仿”与“复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曹进;;模因论视阈下的网络语汇传播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唐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自然语言元语言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晗蕾;;表达与阐释:索绪尔任意性研究的反思[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余京辉;;港式中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及培训策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婷婷;英语动词语义中预设问题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阳;基于框架语义学的语篇连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史谦;经济语篇中隐喻及其文化根源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梁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委婉语动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爱美;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经济语篇中隐喻的认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颖迪;《茶馆》中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肖名丽;隐喻的认知方式及其文化阐释[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1期

3 张莹;从觅母的角度谈异化翻译的趋势[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5 徐盛桓;;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红;;模因学具有学科的独立性与理论的科学性吗[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3期

2 王花花;;俄语广告语中的模因现象[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1期

3 谢朝群;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罗迪江;;语言使用中的模因域[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许敏;;浅析广告语中的强势模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祖利军;李晓红;;网络语言中的模因[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聂睿;陈玉红;;国内外模因研究综述[J];外语教育;2008年00期

8 康灿辉;;手机短信中的模因关照[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王纯磊;;模因研究评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陶源;;论模因在俄语广告语中的体现[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云健;传播与传承视角下基于模因理论的元音系统演化计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超;从模因理论角度谈俄语广告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崇;模因理论的变异性、顺应性及其生命周期动态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朝军;模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蒋欢;从模因理论看春晚流行语[D];广州大学;2012年

5 贾丽丽;《思维因子—论新型科学模因》(简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翻译报告[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荣丽;从模因角度看隐喻[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赵秀梅;歇后语中的模因[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陈鹏;从模因选择和规范理论的视角看翻译中的存异[D];湘潭大学;2008年

9 张鹏;动静态的汉语流行语模因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景昆;广告语言及其文化的模因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4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74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