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英三语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汉、英三语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
【摘要】:以546名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语言有用度、亲切度、好听度和社会影响力四个层面调查他们对民、汉、英三语的语言态度,结果发现:他们对民、汉、英语都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相比较而言,汉语认同程度最高,本民族语次之,英语认同程度最低。其中,对汉语和英语有用度和社会影响力认同度较高,对本民族语的亲切度和好听度认同度较高。同时,语言态度受民族、性别、年级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 三语背景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 语言态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读中国濒危语言现状——以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为例”(编号10XYY006)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重点项目“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云南高校外语教育研究”(编号2014Z030)
【分类号】:H00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三语主要指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和已经掌握的第二语言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1]对少数民族而言,他们的三语指本民族语、汉语及另外一门语言。本文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三语背景主要指他们的语言学习背景,大多都有本民族语、汉语和英语的学习经历,进入大学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远新;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年01期
2 邬美丽;;语言态度研究述评[J];满语研究;2005年02期
3 原一川;胡德映;冯智文;李鹏;尚云;原源;;云南跨境民族学生三语教育态度实证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4 高一虹,苏新春,周雷;回归前香港、北京、广州的语言态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5 龙玉红;麦丽哈巴·奥兰;张斌科;;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调查与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民考民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王远新;;新疆锡伯族聚居区的语言生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珠牛录居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J];语言与翻译;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滇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初探——来自保山学院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6期
2 甘丽华;;发达地区语言态度比较分析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辛声;;四川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和语言态度[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韩虎林;近十年国内外国语言研究基本动态[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5 梁春莲;;民族地区高师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学习障碍心理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6期
6 韩磊磊;源国伟;;在校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及其意义[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王莉;崔凤霞;;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汉语言认同问题研究——以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林泳海;李静;邱静静;;瑶族儿童对普通话、方言和民族语的印象:一个“匹配伪装”实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薛亚丽;;90后大学生语言态度的性别差异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邓婕;;泸溪白沙瓦乡人的语言态度与乡话的濒危[J];甘肃高师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娟;战菊;;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言态度的个案研究(英文)[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6年第2期)[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金锡永;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5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7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韩春晓;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汉语教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杨玉;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柴政;管理学实证方法的语义分析模型[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元;中国民众外语态度及使用十省市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宇炫;泰国中学生汉语使用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师晓博;高三补习班与普通班学生语言态度比较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夏莹;沈阳西塔地区朝汉双语状况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聪聪;泰国留学生汉语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及其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孙雯超;大同本土年轻人对普通话及大同话的态度[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李志芬;贵州省望谟县油迈村瑶族语言使用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龙晓雪;民族杂居村落语言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提拉比·衣比甫;社会变量对维汉语码转换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1年
10 段微;涟钢方言的语音特色及使用情况调查[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建华;金志成;;语码转换的文化及心理因素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4期
2 J.Cenoz;B.Hufeisen;U.Jessner;刘承宇;谢翠平;;《第三语言习得中跨语言影响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3 陈维新;姜丽玲;;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及化解外交矛盾的意义[J];东疆学刊;2010年01期
4 盖兴之;三语教育三题[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王莉;崔凤霞;;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汉语言认同问题研究——以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6 曾丽;;国外“三语习得”研究——缘起与进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敖木巴斯尔;三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的理论构思与实践框架[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8 黄行;;凉山彝族双语教学态度的调查研究——兼论语言态度问题[J];民族语文;1990年06期
9 刘全国;李倩;;我国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三语教学模式探索[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10 魏宏君;;中国少数民族“三语教学”形式简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1086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8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