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隐语研究
本文关键词:《歧路灯》隐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歧路灯 隐语 隐语构造法 文化内涵 辞书编纂
【摘要】:《歧路灯》是清代河南籍作家李绿园用方言写作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小说借各阶层人物之口语保留了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众多隐语语料,具有极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本文即以专书隐语为研究对象,对《歧路灯》隐语语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歧路灯》的作者、版本、语料价值和研究现状,并对隐语的界定予以说明,概括隐语的发展历程,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二章首先通过语言学角度对隐语语料进行形式和句法结构的分析,进行静态的分类与描写,再从隐语的应用领域及发生学角度探讨了隐语在社会生活中的动态呈现和源起动因,动静结合呈现出《歧路灯》隐语概貌;第三章对隐语构造法进行分析;第四章对《歧路灯》隐语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文化学、民俗学等相关知识分析隐语中蕴含的儒家、道教和佛教文化及汉民族图腾、禁忌文化,试图探讨出隐语作为特殊的语言现象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第五章结合《中华隐语大全》对《歧路灯》隐语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发掘出其在隐语辞书编纂上的一些价值。通过对《歧路灯》隐语的初步研究,发现专书隐语研究对于挖掘隐语语料、理清汉语隐语的发展历程,以及剖析当时的社会风俗都有重大意义,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歧路灯 隐语 隐语构造法 文化内涵 辞书编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6
- 1.1 《歧路灯》概述9-11
- 1.1.1 《歧路灯》的作者、版本9-10
- 1.1.2 《歧路灯》语料价值及研究现状10-11
- 1.2 隐语的界定及发展11-14
- 1.3 研究意义和方法14-16
- 2 《歧路灯》隐语概貌16-36
- 2.1 《歧路灯》隐语形式及结构分类16-23
- 2.1.1 词汇式隐语16-20
- 2.1.2 语句式隐语20-23
- 2.2 《歧路灯》隐语应用领域分类及其社会功能23-36
- 2.2.1 《歧路灯》隐语应用领域分类23-33
- 2.2.2 《歧路灯》隐语的社会功能33-36
- 3 《歧路灯》隐语构造法分析36-45
- 3.1 语音构造法36-38
- 3.2 文字构造法38
- 3.3 修辞构造法38-45
- 3.3.1 比喻式38-39
- 3.3.2 借代式39-40
- 3.3.3 摹绘式40-41
- 3.3.4 藏词式41
- 3.3.5 引用式41-42
- 3.3.6 婉曲式42-43
- 3.3.7 综合式43-45
- 4 《歧路灯》隐语特点及其文化内涵45-52
- 4.1 《歧路灯》隐语的特点45-46
- 4.2 《歧路灯》隐语的文化内涵46-52
- 4.2.1 《歧路灯》隐语蕴含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47-49
- 4.2.2 《歧路灯》隐语蕴含的图腾崇拜和禁忌文化49-52
- 5 《歧路灯》隐语语料的辞书编纂价值52-57
- 5.1 词条增补52-54
- 5.2 释义补充54-55
- 5.3 释义纠正55-57
- 结语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歧路灯》隐语词汇统计表61-6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廉;;《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杨海中;;《歧路灯》研究九十年[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王鸿雁;;《歧路灯》中引导状态补语的“得(的)”[J];文艺评论;2012年10期
4 郝二旭;;从《歧路灯》看清代河南的民间手工业[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张清芬;从《歧路灯》看商人的资本积累[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1年04期
6 孔庆杰;;《歧路灯》的忠孝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李延年;应运而生:社会生活为《歧路灯》的产生提供了沃土[J];河北学刊;1999年04期
8 孙振杰;;近三十年台湾《歧路灯》研究述评[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9 张玉萍;;《歧路灯》词汇研究三十年[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7期
10 胡军利;论《歧路灯》的哲学思想[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谢运和;《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平举行[N];平顶山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云知;李绿园的创作观念及其《歧路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从《歧路灯》看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洋;论《歧路灯》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武少辉;《歧路灯》的现实主义及家庭教育主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郑易姝;教育视角下的《歧路灯》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5 白雪;《聊斋俚曲集》与《歧路灯》词汇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6 郭慧;《歧路灯》隐语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7 孙振杰;《歧路灯》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艳春;美学视野下的《歧路灯》[D];苏州大学;2010年
9 毛晓新;《歧路灯》连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10 彭娟;《歧路灯》对家族命运的关注与对家族文学的开拓[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15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1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