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中美政治演讲中的互动元话语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04:25

  本文关键词:中美政治演讲中的互动元话语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动元话语 政治演讲 比较


【摘要】:政治话语作为政治活动的载体,早已受到语言分析家们的重视。长期以来,语言学领域的政治演讲研究,主要从修辞策略、文体特征等方面涉及,很少有中国学者从元语言角度涉及。元话语作为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存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元话语是描述语言本身的语言,其主要作用是解释语言,引导听众更好地理解话语的含义。互动元话语,作为元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使说者与听者建立联系,形成互动。因此互动元话语角度的政治演讲研究,对提高政治演讲效果有一定启示作用。本文基于Hyland.K对互动元语言的分类,以2008年7月到2015年7月中美首脑出席G20峰会、APEC领导人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的60篇演讲为语料;对其中的互动元话语进行量化分析和综合比较,研究发现:1)在中、美政治演讲语料库中互动元话语被广泛地使用,美方比中方更频繁地使用互动元话语;涉及听者互动元话语的使用频率最高,缓冲标志使用频率最低。2)中美互动元话语相同点主要由相似的语体、语域、读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造成;不同点主要归因于语言本身、说话人的语言风格和文化意识的差异。3)现有的两国政治演讲语料库里互动元话语的差异提示我们,元话语策略并不仅是一个语言问题,而且对于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适当的互动元话语策略能提升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对于提高政治演讲的效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政治演讲的翻译人员应充分考虑到两国互动元话语使用习惯的不同,适当调整用词,以便以更亲和的方式向听众传递我们的政治诉求。2)政治演说者可多使用如问句、涉及听者标记之类的互动元话语,来吸引并保持听者的注意,为听者接受自己的政治目的做好心理铺垫。
【关键词】:互动元话语 政治演讲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H1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4-18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ationale of the Study14-15
  • 1.2 Research Questions15-16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6-17
  • 1.4 The Outline of the Thesis17-18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8-36
  • 2.1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18-25
  • 2.1.1 The Division of Metadiscourse18-22
  • 2.1.2 Hyland's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Model22-24
  • 2.1.3 Previous Researches on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24-25
  • 2.1.4 Critiques of Previous Researches of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25
  • 2.2 Political Discourse25-30
  • 2.2.1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Political Discourse26-27
  • 2.2.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Political Discourse27-28
  • 2.2.3 Critiques of Previous Researches of Political Discourse28-29
  • 2.2.4 Political Speech29-30
  • 2.3 Discourse Analysis30-31
  • 2.4 Interpersonal Function31-36
  • Chapter 3 Methodology36-39
  • 3.1 Corpus Analysis36-37
  • 3.1.1 Corpus Description36-37
  • 3.2 Data Analysis37-39
  • 3.2.1 Criteria of Data Collection37-39
  • Chapter 4 Result Analysis and Discussion39-73
  • 4.1 Research Procedures39-40
  • 4.2 Overall Analysis40-41
  • 4.3 Hedges41-44
  • 4.4 Boosters44-47
  • 4.5 Attitude Markers47-51
  • 4.6 Self Mentions51-58
  • 4.6.1 Singular Self Mentions53-55
  • 4.6.2 Plural Self Mentions55-58
  • 4.7 Engagement markers58-70
  • 4.7.1 Question59-60
  • 4.7.2 Hearer Nouns and Hearer Pronouns60-65
  • 4.7.3 Directives65-67
  • 4.7.4 Other Engagement Markers67-70
  • 4.8 Possible Cause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70-73
  • Chapter 5 Conclusion73-78
  • 5.1 Major Findings73-75
  • 5.2 Implications75-76
  •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76
  • 5.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76-78
  • Bibliography78-82
  • Appendix Ⅰ82-90
  • Appendix Ⅱ90-95
  • Appendix Ⅲ95-97
  • Appendix Ⅳ97-99
  • Appendix Ⅴ99-100
  • Appendix Ⅵ100-101
  •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A.Degree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笛;;英汉元话语对比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角色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9期

3 段瑞云;黄莹;;互动元话语视角下的中美报纸社论对比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许宏;;浅谈俄语学术语篇中的元话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张玉宏;;传媒企业识别元话语体系与分类探析[J];企业导报;2014年01期

6 张贤芬,张海榕;元话语与大学英语中的写作教学[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张贤芬,高建虹;元话语的使用与作文的质量[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3期

8 李健雪;;元话语与语篇空间建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李书仓;孙一凤;;元话语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口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4期

10 徐苏影;方怡;;元话语在听力理解中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何瑞涓;中国学术需要成为元话语的创造者[N];中国艺术报;2012年

2 石敬涛;利益博弈应容忍多元话语表达[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玉宏;汉语立法语篇的元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闫涛;中国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高健;英语元话语的人际—修辞功能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梦宇;中美《宪法》语篇中的人际元话语对比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高明英;英语电视访谈中的元话语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曹琪;中美语言学博士论文的元话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邵甜;语言学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元话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源;二语学术论文摘要中互动元话语的使用与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若杉;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元话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曾金燕;基于自建语料库探究科普文章中元话语的使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孙露洁;学术论文摘要中元话语的劝说功能[D];西华大学;2015年

9 韩纪坤;元话语视角下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样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余琼子;接受修辞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6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16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3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