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谐音现象看汉民族的语言文化心理
发布时间:2017-11-11 15:24
本文关键词:从谐音现象看汉民族的语言文化心理
【摘要】:在汉民族古今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谐音双关"的运用非常普遍,其日常语言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基于"谐音双关"的歇后语,甚至还存在着很多基于"谐音"的迷信。这些现象都指向汉民族的一种独特的音义联想:音同或音近即义同或义近。这种音义联想,究其实质,是汉语"音近义通"的音义衍生、调节机制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体现,而催生这种衍生、调节机制的心理动因,则是汉民族"比类取象,援物比类"的独特思维方式。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引言语言既是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又是思维的最重要工具。通过对某一语言的考察,可以透视其背后蕴藏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众所周知,“谐音”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汉语各个使用层次的常见现象,对它们进行解剖,理应能够揭示出汉民族有别于印欧语诸民族的某些文化心理。以下就从汉民,
本文编号:1171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7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