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秽语的污名化传播及其伦理困境
本文关键词:网络秽语的污名化传播及其伦理困境
【摘要】:与传统秽语的"污名"相较而言,"网络秽语"的语言传播从"污名"走向"自污"与"互污",成为交际网语中的极端现象。就传播主体而言,施污者与受污者呈现融合之势;就传播表征而言,有风格标出、仪式抵抗、泛污名化的特征;就其传播效果而言,有助于社会情绪的泄洪,却致使社群的精神矮化、身份降维,并映射出社会断裂、信任缺失与共识漂移的社会现状。网络秽语的"去污",是网络亚文化引导、公共交往伦理建设的重要维度,有助于和谐社会关系的缔结。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播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13AXW0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6;G206
【正文快照】: 在媒介、语言同文化环境的关系论述中,媒介环境学派的沃尔特·翁(Walter Ong)认为,人类社会的变迁从“原生口语文化”(primary orality)走向电子技术的“次生口语时代”(secondary oral-ity),必然引起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结构的变化。网络空间是国别、地域、方言混杂的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金华;;污名研究:概念、理论和模型的演进[J];学海;2015年02期
2 金萍华;;污名与政治认同:社交媒体中的政治话语争斗——以孔庆东“粗骂”为例[J];新闻大学;2013年06期
3 赵毅衡;;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东;;去符号化:老子的伦理符号思想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08期
2 陈文敏;;网络秽语的污名化传播及其伦理困境[J];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06期
3 贾佳;;“化妆”的符号学研究[J];四川戏剧;2016年04期
4 侯丽杰;;论地域文化标志性称谓的特征[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5 谷晓阳;甄橙;纪立农;;走出孤岛:医患共同对抗糖尿病社会成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年03期
6 陆健泽;;网络传播时代的恶搞文化解读——一个符号学的分析[J];新闻界;2016年02期
7 陈飞;;论文化标出性的历史翻转[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8 于广华;;从符号学看当代观念艺术——以徐冰的当代书法创作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9 王强;;“标出性”理论与当代新闻文化[J];新闻界;2015年23期
10 吴未意;;对文化标出理论的几点修正与扩展——与赵毅衡教授商榷[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肃;;当代社会思潮中的激进与保守、左与右之争[J];浙江学刊;2013年01期
2 胡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意见领袖?[J];新闻记者;2012年09期
3 刘瑞生;;网络自由主义思潮趋向偏激[J];人民论坛;2012年24期
4 任韧;;以公共语言讨论公共事件——评孔庆东“香港人,很多,是狗!”[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单仁平;;“脏话风”为何越刮越烈[J];上海采风;2012年01期
6 劳麟书;;“五毛党”及其他[J];咬文嚼字;2012年01期
7 涂光晋;吴惠凡;;表达·交流·争论·整合——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变化与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1年05期
8 管健;;污名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分析[J];江淮论坛;2007年05期
9 房宁;;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J];复旦政治学评论;2006年00期
10 方旭光;;政治认同——政治实践的范畴[J];兰州学刊;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石川之第八大洲 三十年消费变迁的权利律动[J];甲壳虫;2009年01期
2 管健;;污名:研究现状与静态—动态模型构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3 ;“凤凰男”在想什么?[J];人物;2013年06期
4 ;“残疾人文化”三人谈[J];三月风;2014年02期
5 关凯;;被污名化的“边疆”:恐怖主义与人的精神世界[J];文化纵横;2014年03期
6 蒂姆·迪恩;何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猎艳[J];美术馆;2010年01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管健;;污名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檀杏;冯丹;雷雳;;青少年上网污名化与其“网络成瘾”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内乡县 袁浩;莫因负面个案而“污名化”教师队伍[N];人民政协报;2014年
2 傅淞巍;莫将“大妈”污名化[N];辽宁日报;2014年
3 主持人 封寿炎 (本报见习记者) 嘉 宾 潘天舒(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社会恐惧的背后是什么[N];解放日报;2009年
4 ;“污名化”的普遍化[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5 鬼今;人言可畏[N];经济观察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车辉;不要把“污水”泼向留守儿童[N];工人日报;2010年
7 媒体从业人员 邝海炎;从知识社会学角度看“公知污名化”[N];中国经营报;2013年
8 王眉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网络舆论的“污名化”效应与“多数的暴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戎国强;李某某不能用污名化手段脱罪[N];济南日报;2013年
10 李扬;警惕把“工作需要”污名化[N];新华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璇;污名化与去污名化[D];上海大学;2015年
2 张超伦;规训和控制视野下的广场舞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黄睿;网络传播中的污名化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陈金;污名化衍生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机制探索[D];宁夏大学;2013年
5 伍婧;女大学生群体的大众媒介污名化现象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洪芹;断裂社会化及其修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欣伟;流离寻岸的繁花[D];厦门大学;2009年
8 胡杨;风险社会视域下媒介污名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黄莺;服务业生产政治与劳动者道德生涯[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86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8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