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指宾状语结构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属性
本文关键词:论指宾状语结构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属性
更多相关文章: 指宾状语句 语义特征 形动语义特征组配 焦点
【摘要】:既往有关指宾状语结构的研究在语义、语用属性上没有形成共识,句法推导研究也不尽合理。本研究首先明确,指宾状语在句法上存在形容词从基础的宾语限定位或宾语补足位向动词限定位的移动。这一移位并非满足形式核查,而是使形容词在新的句法位置上获得新的语义特征,如[dynamic]、[durative]等。指宾状语结构生成还需满足一定的形容词和动词的语义组配。从语用上看,形容词移位使形容词成为语用焦点,以有效启动语篇。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双语儿童的词汇意识发展研究”(编号:14BYY06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双语儿童词汇意识对阅读习得的预测作用”(编号:2012M520057)的部分成果 南京林业大学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编号:GXL022)的资助
【分类号】:H043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雨晨;刘正光;刘昭敏;;主观化与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语义异指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03期
2 杨永忠;;指宾状语句的句法结构及推导[J];现代外语;2014年01期
3 熊仲儒;;指宾状语句的句法分析[J];现代外语;2013年01期
4 孟艳华;;顺时观察模式下指宾状语句句式意义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1期
5 何洪峰;;状态性指宾状语句的语义性质[J];语言研究;2010年04期
6 苗兴伟;;语篇语用学:句法结构的语篇视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任鹰;;动词词义在结构中的游移与实现——兼议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问题[J];中国语文;2007年05期
8 李劲荣;;指宾状语句的功能透视[J];中国语文;2007年04期
9 任鹰;;动词语义特征对共现名词指称方式的制约和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丛迎旭;汉英错位修饰现象语法隐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张智义;合并与移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文慧;张智义;;论指宾状语结构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属性[J];外语研究;2016年03期
2 钟书能;傅舒雅;;英语定量形容词真的不能名词化吗?[J];外语教学;2016年04期
3 黄春玉;;姙の意味とi宋膜沃苶[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16年00期
4 王小穹;;特定构式中疑问代词的双重语义与构式互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5 杨永忠;;中动词的性质与中动结构的构造[J];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12期
6 闫长红;;2000-2014年国内ESP语言特征研究综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年11期
7 杨静;;指宾状语句的认知参照点分析[J];外语学刊;2015年06期
8 蔡旭;;存现句动词词义的游移与句式语义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9 黄春玉;;存在i宋膜藭ⅳ工胫腥諍嵵葟研究[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15年00期
10 韩婷;;母语概念迁移对二语界面习得的影响[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指宾状语句的句法分析[J];现代外语;2013年01期
2 完权;;指示词定语漂移的篇章认知因素[J];当代语言学;2012年04期
3 沈阳;Rint Sybesma;;作格动词的性质和作格结构的构造[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3期
4 沈家煊;;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J];汉语学习;2011年03期
5 刘正光;;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6 何洪峰;彭吉军;;指宾状语的历时考察[J];语言研究;2009年04期
7 陶媛;;谓词性指元状语的句法制约条件[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8 蒋静忠;;形容词定语的逆向指向研究[J];汉语学习;2009年01期
9 任鹰;;动词词义在结构中的游移与实现——兼议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问题[J];中国语文;2007年05期
10 黄正德;;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其句法表现[J];语言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宪;略论句法位置对同现关系的制约[J];汉语学习;1998年01期
2 李爱红;徐莉莉;;也论“来着”的句法位置[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刘顺;潘文;;句法位置对名词空间性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文山;;从语法化的角度看“由于”与“既然”的句法位置差异[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何丽萍;;焦点标记“是”与“连……都/也”句法位置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6 宋洪民;《史记》副词“最”特殊句法位置试析[J];古汉语研究;2002年02期
7 马宏程;熊雯;徐杰;;全句否定范畴标记的句法位置及相关解释[J];汉语学报;2010年01期
8 刘荣琴;;“谁不”=“谁都”=“谁也”?[J];殷都学刊;2008年01期
9 郑丽;;中古汉语先行主从连词句法位置问题研究[J];阴山学刊;2010年06期
10 陈明富;;东汉至宋代汉语形比句比较点的句法位置及其发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莉;;“为”的语法化与“为动”双宾语句[A];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C];2004年
2 邹仁;;“了”、“却”的语法化以及“了”、“却”的替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 金立鑫;将“实验室方法”用于语言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路;《左传》时间范畴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霞;认知理论视角下多项组配结构中重复副词句法位置及二语习得探析[D];山东大学;2015年
2 翟倩倩;汉语中-们的句法位置及语义特征[D];湖南大学;2010年
3 王会;从普通话儿童为什么问句的习得看为什么的句法位置[D];湖南大学;2009年
4 张婷婷;汉语疑问词“为什么”的句法位置及特征核查[D];湖南大学;2009年
5 高宇;汉英状语及其句法位置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娟;“在NPL”句法位置的制约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李薇;汉语体标记“正在”和“着”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张蕊;副词“都”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及语法偏误[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曾晓进;固定结构“不一定”的立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何兰;《水浒传》方位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3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9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