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典型差比标记的语法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英典型差比标记的语法化研究
【摘要】:语法化是关于语言演变的理论之一。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考察了汉英典型差比标记在历时演变中的特征,研究发现:汉英差比标记伴随各自句法结构的演变均发生了语法化,但汉语标记的语法化属于语言内部的演化,其起点是实词,由句法成分的重新分析而来,而英语标记的语法化动因较为复杂,其起点是虚词,表现为屈折法和迂说法的共时并存。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外英语教师课堂决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YJC40142)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英汉差比结构的库藏分布及显赫度研究”(项目编号:2013JK0330)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专项研究“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句法对比研究”(项目编号:YDS2013-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H314
【正文快照】: 1.引言《马氏文通》最早提出了“差比”这一概念:“差比者,两端相较有差也。”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表达差比语义的句法结构,而差比标记是差比结构的句法标志(马建忠1983:)。李艳(2012)通过认知与数理统计分析,指出现代汉语的典型差比结构为“X(差比前项)比Y(差比后项)W(差比结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讷;石毓智;;汉语比较句嬗变的动因[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董彦屏;;从认知角度看“被”字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谢晶;;“汉语语法化”机制综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4 李晗韫;;古代汉语话语标记“说不得”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5 时昌桂;;介词“替”的用法及虚化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魏红;;论“的确”的篇章用法和衔接功能[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7 周北南;王春梅;;位移动词“去”、“往”的语法分化及认知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8 张晶;;从量词使用看英汉数量表达之异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金艳艳;透过意味看汉语实词的虚化[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10 赵杨;;浅谈语法化特征、机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才智;2010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禀诚;;主谓式标题的语法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马渊亮;;日本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日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为例[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晓辉;“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楼浙琼;《新编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9 王伟业;《战国策》连动结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舒翼;敦煌本《六祖坛经》连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2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3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4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述[J];古汉语研究;1990年02期
5 刘绍忠,唐建军;认知、语用与语法化——语法化研究(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6 刘瑾;;从语法化角度看语言共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忠德;;居都仡佬语差比句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艳红;;差比标记来源的类型学分析[J];民族语文;2012年02期
3 罗雪红;;邵阳方言差比句中量词“滴”的研究[J];华中人文论丛;2010年02期
4 袁冬梅;;遍指性非差比义构式[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王俊清;;韩汉差比句的结构比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1期
6 杨洁;;恩施方言否定式差比句考察[J];语言研究;2005年04期
7 马铁军;;《西游记》中的差比句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王双成;;西宁方言的差比句[J];中国语文;2009年03期
9 刘丹青;;汉语差比句和话题结构的同构性:显赫范畴的扩张力一例[J];语言研究;2012年04期
10 何雨芯;阿迪拉·木沙;;汉维差比句表达的类型学特点[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东证期货研究所 杨卫东;修正价差比:分红潮中套利之法宝[N];证券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凤民;汉藏语系语言差比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许国萍;现代汉语差比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史银Y,
本文编号:1195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9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