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构建湖北学派的理论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构建湖北学派的理论思考
【摘要】: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必须走学科化、地域化和特色化的道路,尤其要通过构建具有地域特色、乡土特色的学术流派来实现创新。构建以传播荆楚文化为核心、以传授乡土文学为特色的湖北学派,不仅是对长期形成的"大一统"、"纯文学"的教学理念的重大突破,而且是从"大一国文"到"大学人文"再到"乡土语文"的质的飞跃,同时也是大学语文教学深化改革的一种新探索、新选择和新途径。
【作者单位】: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自1978年全国高校恢复大学语文教学以来,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定位以及学科化等问题,一直是教育界长期关心和探讨的话题。尤其是近年来,对大学语文教学日益边缘化的困扰,更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由于大学语文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和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黄水珍;;尊重学生个体 激活语文兴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乔长青;;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5 王远征;;发现文言之美——关于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一些思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6 俞玉萍;;初中英语有效课堂的多维构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7 李双;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杨永明;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语感实践——谈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材的语感训练[J];安顺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9 杨武;;片断写作训练管见[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洋源;;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龙;;叶圣陶论略读学习指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建军;;对语文教学中“文”“道”关系的再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吴才武;;浅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教学——以小说为例的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李熙宗;霍四通;;语体与语言规范化[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吴雪青;;普通话水平测试和语感[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殷涛;;写作,与灵魂共舞[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魏春英;;加强中职生诵读能力的培养[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张静;;中华吟诵的前生今世——兼论吟诵在语文教育普及的必要性[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9 祝丹兰;;对语文教育中民族教育缺失的思考——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孔凡忠;;我省一篇“优秀”高考作文引起的思考[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晓洁;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海燕;中学语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D];山东大学;2011年
6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魏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银心;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初中华文教材中的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郑学莲;对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理念的批判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倪晶;三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永春;初中小班化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施瑾;从学生素质角度探索研究性写作教学新模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郝彦君;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园园;作文评改:提高效率,突出本质,科学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远;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赖冰咏;高中语文语体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国华;母语习得角度的语文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保安;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马银华;大学语文的人格美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3 林亦农;大学语文课程的二向三深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2期
4 王伟;“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性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陈遗勋;对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6 曹坚;"大学语文"基础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设想[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4年S2期
7 彭根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适用于大学语文的教学[J];教书育人;2004年12期
8 李汝中;;浅谈如何加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5年32期
9 刘新英;关于大学语文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2期
10 刘永红;大学语文与公安院校的人文教育[J];公安教育;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瑞华;;“大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家珏;;守望文化传统 教好大学语文[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彭榕华;;浅谈大学语文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章文艳;;大学语文真能被遗忘吗?——浅析提升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燕群;;浅谈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几大关键[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卜祥忠;;关于大学语文的几点思考[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传万;陈田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之出路[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姜斌;;大学语文课程开发之我见[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由婧涵;;地方高校大学语文分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万仪;;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据《光明日报》;大学语文: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黄蔚;大学语文:何时走出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光明视点”记者:邢宇皓 本期策划:夏欣 徐可;遭遇尴尬的大学语文[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吕绍刚;大学语文:把“败坏”的胃口调试过来[N];人民日报;2005年
5 曾军 杜娟 黄明 李漫天 张箭;大学语文,从“新”理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华东师范大学 徐中玉;大学语文:不该站在边缘的课程[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温儒敏;“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汪瑞林;大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汪瑞林;大学语文改革难在哪[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薛涌;美国人如何拯救大学语文[N];新华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银;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现状及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管齐峰;成都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4 陈嫣嫣;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梅健;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莫志华;设计艺术类大学语文学习方略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奇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玉蓉;关于分级构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设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继红;大学语文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琪;五本“大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96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96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