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不足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不足与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动态系统理论 非线性因果关系 动态交互 动态发展
【摘要】: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因为关注系统中多因素的交互以及相关因素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所以更加适用于描述二语习得的动态性,然而其不足是由于系统的复杂性,致使某些原则难以用实证研究证伪,并且相关研究以描述为主,尚未能提供有效的工具来准确预测个体的二语习得结果。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二语习得研究首先要找出二语习得系统中重要因素的组合体,在实证层面对其进行检验。其次,关注系统中关键因素之间的互动及其随着时间变化而发展的特点,并据此探寻系统动态发展的规律性。最后,根据研究目的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实现对二语习得的科学描述或预测。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课题号15YJAZH122) 重庆工商大学人才启动项目(课题号670101370)的资助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语习得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不仅涵盖学习者语言的语言学特征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学习环境研究,而且不断引入普遍语法理论、语言类型理论、联结主义、动态系统理论(复杂理论)、竞争模式、构式语法等语言学理论和认知理论,其中动态系统理论近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竞;许晓光;;市场经济与文化创新[J];学理论;2000年03期
2 辛廷廷;;动态系统理论在语言磨蚀领域的应用[J];文学教育(中);2012年09期
3 郑文君;;动态系统理论相互连接性特征指引下的外语磨蚀现象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邓杏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夏玲玲;;On Dynamic System Theory and SLA关于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年26期
6 徐丽华;蔡金亭;;《二语发展的动态路径:方法与技术》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01期
7 陈向阳;张艳玲;;动态系统理论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8 张峰;;动态系统理论(DST)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9 赵昌芝;杨连瑞;;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认知动机交互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10期
10 周丹丹;王文宇;;动态系统理论与微变化研究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江淮论坛;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明海;王同孝;马如坤;;动态系统的故障数据探测法[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2 周浔;任锐;王晓丽;;大规模动态系统的多级优化[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9年
3 文i;傅维杰;李立;;运动中动态系统视角下的变异性[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4 耿少锋;;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动态系统时域拟配[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龙新华;;非光滑机械动态系统的分岔研究[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何大义;邱菀华;;研究“社会困境”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动态系统博弈理论与方法[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李渭华;萧德云;方崇智;;用一种估计联合过程的自适应格形滤波器来实现动态系统的故障分离[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陈英武;王东锋;付建波;;一类动态系统的模糊定性建模与仿真[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施杨;张晓冬;;网络化沟通的涌现行为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应阳君;王瑞宏;洪振英;白云;;耦合动态系统中反馈裂变对泄漏核辐射贡献的计算[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软硬兼修 构筑整体性能[N];通信产业报;2001年
2 ;UltraSparc Ⅲ:扯大旗唱大戏[N];计算机世界;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子叶;时滞动态系统的分析、控制与滤波设计[D];青岛大学;2015年
2 帅军;若干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动态系统降维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3 张燕丽;基于模糊认知图的动态系统的建模与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香军;几类不连续动态系统理论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清华;动态系统论视阈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外语磨蚀现象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壮爱;混沌领域科技文献翻译的动态系统理论解读[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3 罗泰尔(NIRAGIRE Protais);自调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在人口学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娜;时标上脉冲动态系统的动力学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薛勇;时序几何原理下的统一动态系统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杜静;时标上非线性脉冲动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明;基于MPPNN时空维动态系统建模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关晶;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焦虑个案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06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0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