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名字、概念游戏和语言劳动分工——鲸案的哲学讨论

发布时间:2017-11-20 11:28

  本文关键词:名字、概念游戏和语言劳动分工——鲸案的哲学讨论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种类 指称 同一性


【摘要】:鲸鱼是不是鱼这个原本属于"自然秩序"的问题在1818年由纽约市法院做出了裁决。审查这桩冷案,伯内特看到社会秩序对自然秩序的干涉,塞恩斯伯里看到建设一种完善的元语言学理论的需要,菲利普斯看到指称对意向的依赖。鲸案牵扯到的问题意外地丰富和复杂:如何判断词的同一性?语言游戏和概念的变迁是如何实现的?自然种类是否依赖于语言社会分工?自然秩序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秩序的干扰?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显现于鲸案中。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基金】: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同一性理论研究”(2013B3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可能世界理论的前哲学基础及其哲学应用研究”(15BZX08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一、白马非马,鲸鱼非鱼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说:“玫瑰换一个名字,芳香依旧。”1根据这种理解,一个对象被冠以什么名字是不打紧的。然而,“指鹿为马”的典故让我们怀疑朱丽叶的天真结论。在《史记》记载的这个故事中,所有人都知道面前这只动物确实是鹿,所有人对“马”和“鹿”

本文编号:1206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06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b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