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人教社版小学教科书《语文》中童话的性别歧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05:19
本文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人教社版小学教科书《语文》中童话的性别歧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童话 批评话语分析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内容分析法
【摘要】:童话,是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体裁之一,它在儿童性别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角(Zipes,2012)。Weatherall(2002)曾指出“语言不仅反映和维持现有性别,而且构建性别和性别歧视,使之成为一种社会现实。”童话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不利于培养儿童健康的性别身份,而且会阻碍教育中性别平等的实现。批评话语分析特别关注语言中的不平等、不公正和偏见等现象,它为研究潜在的社会问题(比如性别歧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且国内外鲜有对中文童话中的性别歧视的批评话语研究。因此,基于Fairclough三维话语分析模式,本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借用了Weatherall(2002)建立的研究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框架,对人教社版小学教科书《语文》中童话的性别歧视进行了分析。内容分析法是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概括如下:首先,女性的出现频次低于男性。女性的整体出现频次和作为杰出角色的出现频次均低于男性,童话中女性的可见性明显低于男性。其次,在统称男女两性或指代不确定性别的人,以及无性别的主体时仍然广泛使用男性代词。再次,童话经常以女性与男性的亲戚关系来称呼女性,如某人的妻子、女儿或母亲等,但是用男性的名字和职业角色来称呼男性。最后,对女性的职业角色和性格特点的描写普遍存在刻板化印象描写。具体来说,女性多被局限在家里,承担养育子女的角色,而男性多从事体面的工作,他们的职业领域多样且对技术有一定要求;对女性的个性特点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她们的外貌、善良和情绪化上,而男性的特点则更多关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上。总之,人教社版小学教科书《语文》的童话中普遍存在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揭露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根除性别歧视进而促进社会进步的第一步(Mills,2012)。研究结果要求人们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中的性别歧视给予足够的关注。本研究也从童话的作者、出版社以及使用者等的角度,提出了消除童话中的性别歧视的的可行性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霞;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性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13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1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