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象外之意——诗学象似性的理论
发布时间:2017-11-25 17:29
本文关键词:语言的象外之意——诗学象似性的理论
【摘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包含着众多美学特征。而诗学象似性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文本美学特质。情感、意义、形式、审美效果是文学文本中较为相似的一些因素。它将文本中的这些因素进行融合,通过符号化的标新方式将作者与读者和现实世界的相似性联系起来。广义上来说诗学象似性具有隐喻性的特征,形式类型主要包括数量象似、顺序象似、环境象似、角色象似以及语言象似。它超越了传统语言的束缚,将文学魅力更多通过意象外的形式散发出来。引导读者深层次地感受文学文本之美。
【作者单位】: 成都工业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4SB0212,15SA019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引言最早提出“诗学象似性”这一概念的是玛格丽特·弗里曼,她作为早期认知诗学的代表人物对文学有着独特深入的研究。弗里曼曾经着重提出文学与普通语言的根本差异性,文学在表达方式上与一般的语言叙述有着质的差别。文学能够将人的内心与灵魂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而文学中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U,
本文编号:1226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2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