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认知语言学:复杂性范式的兴起
本文关键词:历史认知语言学:复杂性范式的兴起
【摘要】:21世纪的认知语言学更加注重阐释特定文化模型和认知资源对概念结构和意义的构建及其生成机理,产生了历史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社会语言学两个新分支。其中历史认知语言学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试图建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语言被视为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研究方法,从而开启了认知语言学复杂性研究范式的兴起,预示着语言学研究向自然科学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必将推动认知语言学向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本文将对历史认知语言学的产生背景、研究范式、研究话题和方法等方面予以概述,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
【正文快照】: 1.引言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Lakoff、Johnson和Turner等人对隐喻的研究开创了认知语言学的新纪元,九十年代进入一个新阶段,提出“概念整合理论”(Fauconnier,1994;FauconnierSw eetser,1996),成为第二代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核心,研究人类思维中概念映射和整合的过程。进入二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士元;;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石毓智,李讷;汉语发展史上结构助词的兴替——论“的”的语法化历程[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3 王寅;;认知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最新发展——历史认知语言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06期
4 王艳滨;;《历史认知语言学》述评——认知语言学发展新观[J];中国外语;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中;肖素英;;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来源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2 陆婷雅;;《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结构助词“底、地、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董保华;罗迪江;;论语言研究的涌现范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4 刘朝华;;“形名”组合与“形的名”组合[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6 刘金凤;王继忠;;“他”的语法化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7 李华勇;;拓展历史认知语言学研究新视野的工具——美语历史语料库(COHA)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王珏;;关于设立源点词、中间词、临界词和终点词的思考——以语气词为例[J];对外汉语研究;2014年01期
9 彭长桂;吕源;;组织正当性的话语构建:谷歌和苹果框架策略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14年02期
10 徐高嵩;张辉;;复杂性科学视阈下的古汉语起源与演化刍议[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锦君;二程语录语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龙海平;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国军;现代汉语变量表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丹;黄石方言量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栋;《牡丹亭》助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琴;汉语助词“的”字分化及其原因探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朱闰;定语标记“之、底、的”的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沈志f,
本文编号:1229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2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