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变异研究的范式流转
本文关键词:语体变异研究的范式流转
【摘要】:语体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视角经历了从表达者到受众再到表达者的回归。语体变异的功能研究经历了从关注其反映性特征到关注其能动性特征的过渡,在具体社会语境中的身份建构功能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其研究对象实现了由组群到个体的转变;研究方法也呈现一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趋势。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模式研究”(项目号:13BXW031)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一、引言语体(style)是很难界定的一个学术概念,在不同的学科或是学术视野中,语体的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在社会语言学领域,这一概念与语言变异这一语言现象密切相关:不同的表达者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或是表达者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语言选择,社会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谷小娟;李艺;;语言与身份构建:相关文献回顾[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尼;谷裕;;《独腿旅行的人》与对赫塔·米勒小说的非政治性阐释[J];长江学术;2011年01期
2 易红;徐建纲;;全球化和文化身份——中国大学少数民族英专学习者身份观的调查与分析[J];大家;2011年12期
3 王淑花;田丽;;从影片《窈窕淑女》探讨英语语音教学的得与失[J];电影文学;2010年19期
4 李成团;;语用身份理论与生态外语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任育新;魏晓莉;;言语交际中身份研究的多视角及其整合[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邓庆环;潘立新;;祈使结构与机构身份的建构——以英语学术刊物征稿启事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何丽;;精神言语社区:语言身份的选择及构建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8 易利;;企业外宣语篇中的身份构建—以AT&T企业介绍语篇为例[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林洋子;;网络交际中的身份与不礼貌关联模式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21期
10 熊绍丽;;言谈中说话人的自我身份体现——访谈节目中指示语的视点定位与身份构建[J];海外英语;2011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毅;奈保尔的文化身份与叙事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张焱;语言变异与社会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4 江玲;庭审话语中的法官身份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王娜;身份的焦虑与建构[D];武汉大学;2013年
6 韩海燕;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王宇波;基于网络媒体监测语料库(汉语)的性别语言差异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元胜;现代汉语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佩佩;双重文化身份的话语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袁建英;奥巴马公开政治演讲中身份构建的共时与历时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奕;普利策摄影图片中身份视觉建构的视觉语法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朱琳娜;言语交际中身份构建及其顺应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5 何鑫华;东南亚华文教师中华文化身份与教师角色观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韦韦;试析《老友记》中的副语言交际[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杜悦;从言语表征透视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建构差异[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王裕森;大学生地域、文化身份认同定位对课堂互动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9 肖丹丹;社交指示语的变换和身份构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银萍;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身份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心铭;;认识的反映性、能动性及其统一[J];唯实;1987年02期
2 杜理;超前认识:反映性与创造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J];中州学刊;1989年04期
3 童宣军;创新活动的生成机制探析[J];天府新论;2000年01期
4 时嵩;;“认识是主体对信息的选择”吗?[J];哲学动态;1987年04期
5 辛望旦;对反映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的反思[J];人文杂志;1986年04期
6 杨蕙娴,高四新;谈文学翻译的反映性与表现性原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7 叶浩生;李明;;反映还是形成?平行还是层级?PSM的模型建构与检验[J];心理学探新;2014年03期
8 韩民青;人的心理与高级神经活动、社会活动的关系[J];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9 李校利;关于《真理的客观性新论》一文的意见[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245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4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