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意识形态研究的发展历程探析
本文关键词:翻译意识形态研究的发展历程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 意识形态 语言学转向 文化转向 社会学转向
【摘要】:在翻译研究从语言转向到文化转向再到社会学转向的过程中,翻译意识形态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日益得到重视的发展历程。翻译的文化转向和社会学转向基本都是从文本的外部对翻译的意识形态维度进行探讨,而将文本内外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翻译意识形态研究更为科学。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英语系;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机构新闻翻译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3162013ZYE01) 北京市与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语言与国际关系——话语策略与话语建设”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机构新闻翻译情境下国家身份建构的功能与认知研究”(14WYB032)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0.引言翻译意识形态研究涉及“翻译的意识形态”(the ideology of translating)与“意识形态的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ideology)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由哈蒂姆和梅森(HatimMason1997:119)进行了区分。前者指的是翻译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译者在特定社会实践中理解、诠释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家海;操纵学派译论综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陈甜;;论翻译研究的文化新视角——探寻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实质[J];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3 胡牧;;翻译研究:超越“文化转向”[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周领顺;;翻译批评第三季——兼及我的译者行为批评思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黄德先;;翻译的网络化存在[J];上海翻译;2006年04期
6 杨晓华;;翻译社会学的理论构架与研究——以中国语言服务产业为例[J];上海翻译;2011年03期
7 曾文雄;;翻译学“语用学转向”:“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终结[J];社会科学家;2006年05期
8 范祥涛;;奈达“读者反应论”的源流及其评价[J];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9 黄德先;;翻译的自律与他律——赫曼斯访谈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10 吕俊;;意识形态与翻译批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多毅;刘宏锦;;论我国翻译学的建构与发展历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杨丹屏;;《伊索寓言》林译本之“翻译操纵”研究[J];长城;2011年10期
3 潘其军;;法律英语的用词特点及翻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4 倪清泉;谢金荣;;法律英语中古体副词的构成、含义及翻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张曲;蒋知洋;;编码解码的选择性对译者主体性的操纵[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杜志峰;;从操纵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外国电影的“改写”[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7 曾Zs颖;;《聊斋志异》还是《来自一个中国书斋的奇异故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王红梅;;零度写作理论对语言学转向的反作用力[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孙宁宁;;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年02期
10 陈静芳;田韵;;从对《安妮日记》的改写看奈达的读者反应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存;;Interpreting译名浅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小慰;翻译研究的“新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向军;信任、缺省与偶在[D];复旦大学;2008年
6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袁斌业;翻译报国,译随境变:马君武的翻译思想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9 黄远鹏;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科学评价探索[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陈鸣;操控理论视角观照下当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1949-2008)[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弄影;从操纵角度看苏曼殊译拜伦诗歌[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荣广;改写理论视角下杨氏夫妇《宋明平话选》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敏;译者的适应和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常小丽;从勒菲弗尔改写论看《史记》英译[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陈婷;译者:被操纵和反操纵者[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许由太;操纵理论视角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翻译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王娴贤;论意识形态与翻译的互动[D];安徽大学;2011年
10 霍义梅;陆志韦的英诗汉译研究:操纵论视角[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玲;;布尔迪厄生存心态理论中的互动关系及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魏家海;操纵学派译论综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吴立保;;论大学组织的分化与和谐发展——基于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0年02期
4 莫娜·贝克尔 ,李尚杰;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与方法[J];外语研究;2005年03期
5 周领顺;;应用翻译之译者角色化行为分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02期
6 马会娟;;加拿大学者视角下的当代西方翻译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7 吕俊;翻译学:解构与重建——论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翻译学的建构性意义[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8 曾文雄;;“文化转向”核心问题与出路[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9 马会娟;对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的再思考[J];外语学刊;1999年03期
10 汤君;;翻译语境中的意识形态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君;;翻译语境中的意识形态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1258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5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