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本音》、《易音》中“小杠”的特殊作用——兼论其对于理解顾炎武古音思想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论《诗本音》、《易音》中“小杠”的特殊作用——兼论其对于理解顾炎武古音思想的意义
【摘要】:顾炎武在《诗本音》、《易音》中多用小杠标示韵段、指明韵例,与字下注音相比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包括指明同一部而有亲疏、同一声而有亲疏,提示异部字压韵,提示被离析韵字的压韵情况等,不可轻忽。而从小杠的特殊作用中,又可见顾炎武所未曾系统阐明的古音学思想,这些对于全面了解顾炎武上古音研究的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1
【正文快照】: 顾炎武《音学五书》乃清代学者研究上古音文韵例的认识情况。所以在绝大部分情形下,的开山之作。其中《诗本音》、《易音》为五书之字下注音与小杠的作用是相重合的。但是在某首二书,顾氏于此二书中一一注明《诗》、《易》韵些特殊情形下,此小杠的作用却非字下注音所字古音,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玉文;顾炎武《古音表》中“并入”和“收入”解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2 张民权;;符山堂刻本《音学五书》版本问题考释[J];文献;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艳红;;试析顾炎武在古韵分部过程中对系联法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谢艳红;;再论顾炎武的离析唐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蓉;顾炎武《音学五书》入声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章蜜;李因笃《汉诗音注》和《古今韵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民权;元代古音学考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刘青松;;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古音学史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陈芳;;清代古音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4 李开;;围绕脂、微分部的古音学史演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雷磊;;杨慎古音学源流考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傅定淼;;清代古音学中的叶韵观[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曹强;;江有诰之古音学研究述评[J];黄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白俊骞;;江有诰古音学述评[J];铜仁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陈芳;;辨“古音韵至谐说”——兼谈古音学研究的立论基础[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谢建娘;;论清代中期古音学领域的朴学精神[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芳;;辨“古音韵至谐说”——兼谈古音学研究的立论基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龚于芬;龙启瑞古音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骆瑞鹤;《毛诗叶韵补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楠;《谐声谱》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金旺;杨慎古音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玉立;段玉裁古音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黄理红;江永古音学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5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6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