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组配—构式分析法的“把”字句典型构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09:30

  本文关键词:基于组配—构式分析法的“把”字句典型构式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组配—构式分析法 词项构式搭配强度分析 “把”字句 构式语法 构式义


【摘要】:组配—构式分析法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由于该分析法基于语料,因此可以视为从方法论上对构式语法的补充。本文通过组配—构式分析法首先获得与"把"字句相互关联的有效动词,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汉语动词呈现了一定的语义聚类特点,这些语义聚类是"把"字句的典型构式义。研究还表明"把"字句构式义与其构成成分相互作用,产生合格意义的句子。
【作者单位】: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0.引言Goldberg(1995,2006)的构式语法认为,句子最终的意义来自词汇义与构式义的相互作用。如果词汇义和构式义一致,则两种意义不产生冲突,相辅相成构成句子的最终意义。如果两种意义不一致则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句子意义不成立,另一种是构式义对词汇义进行压制(coercion),消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泰;现代汉语移动义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栋琴;;汉语静态介词的位移表达功能[J];兰州学刊;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薛玉萍;维汉空间范畴表达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丽;汉语放置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庞月;韩国语动词“(?)”的特征及其在汉语中的对应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3 向艳;基于语料库的物理运动事件类动趋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张雪烨;汉语“进,,出”与韩国语“(?)”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利君;基于框架语义理论的对外汉语句子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志伟;;特思尼耶尔的从属关系语法[J];国外语言学;1983年01期

2 李英哲;陆俭明;;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次序[J];国外语言学;1983年03期

3 张烈材;;特斯尼埃的《结构句法基础》简介[J];国外语言学;1985年02期

4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上)[J];国外语言学;1986年01期

5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中)[J];国外语言学;1986年02期

6 李洁;;Kalevi Tarvainen的《从属关系语法导论》[J];国外语言学;1986年03期

7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下)[J];国外语言学;1986年03期

8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9 朱小雪;;Gerhard Helbig的价语法理论及其实用语法模式[J];国外语言学;1989年01期

10 韩万衡;德国配价论主要学派在基本问题上的观点和分歧[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王小珊;“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2 张静;从“把”字句和“将”字句的语用分布看语体类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高立群;;“把”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4 王景荣;新疆汉语方言的“把”字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柯飞;汉语“把”字句特点、分布及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2期

6 李昌年;“把”字句使用的语用限制条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刘祥友;《水浒全传》中的“把”字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黄月圆;杨素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9 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10 宣恒大;“把”字句研究综述[J];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f^;;“把”字句的一种特殊隐含意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伟真;;论非“把”字句转换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4 黑维强;;陕北绥德方言的“把”字句[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5 杨泉;;现代汉语“把”字句足句成分初探——WO的分类体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赵志清;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3 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大学;2010年

4 翁姗姗;现代汉语非典型“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5 高亚亨;汉语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金贞儿;致使义兼语句与“把”字句的构式转换及其理据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田靓;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8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伟;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多视角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菲菲;传统模式及多媒体模式下“把”字句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云佳;论“正在”进入“把”字句的允准条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月美;“把”字句对否定词的选择限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孟杨;致使性“把”字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余俊宏;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7 李静;“把”字句状语的多维考察[D];四川大学;2004年

8 张蔚虹;《歧路灯》“把”字句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任朝阳;兼语句变换为“把”字句的语法、语义限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季静;表感觉认知变化的“把”字句和“使”字句的差异[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65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65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d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