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从河南儿化韵的方言差异看结构因素在语音演变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15 15:37

  本文关键词:从河南儿化韵的方言差异看结构因素在语音演变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变韵系统 基本韵母系统 结构因素 语音演变


【摘要】:河南97个方言点儿化韵的演变情况表明韵尾具有舌尖-[+前]特征的韵母儿化后没有方言差异,韵尾具有舌尖-[-前]特征的韵母儿化后有方言差异。文章逐组讨论了后一类儿化韵的语音变异与可能的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包括基本韵母对变韵系统的制约、变韵系统自身的自组织以及变韵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中国语言及方言的语言接触类型和演化建模研究”(14ZBD10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严格语音对应的汉语与民族语关系字专题研究”(13AZD05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官话方言变韵研究”(13FYY019) 鲁东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WJ2014007)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赵元任(1979)提出北京儿化所遵循的一个总的原则是“可共存发音的同时性”,强调了儿化发音的生理因素“卷舌”。从生成的观点,儿化韵是“儿”后缀与前行音节合音形成,“儿”音形消失,但是其“卷舌”特征(即舌尖-[-前])左扩展至前行音节(王志洁1997,王洪君1999、2008,马秋武200

本文编号:1292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92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