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两类不同的语义指向
本文关键词:试论两类不同的语义指向
【摘要】:文章区别了两类不同的语义指向,即句法层面的语义指向和语用层面的语义指向,并着重探讨基于语用角度解释语义指向的简约性与必要性,指出语义指向研究可不必囿于句法或语义,语用前提是制约语用层面语义指向的深层动因。文章还就如何确定和增加语用前提进行考察,归纳出口语和书面语中确定语用前提的语音特征和形成规律。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R2015014) 国家973计划课题(2014CB3405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126) 江苏省社科基金(15YYB00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PAPD)的资助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1引言1.1语义指向分析方法产生背景吕叔湘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提出有一种歧义是单纯由于多义成分而产生歧义,不同时引起结构分歧,如“这些书他们都喜欢”,“都”的总括作用可以针对“这些书”,也可以针对“他们”(吕叔湘1984)。到70年代末,吕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敬宇;谈句子的语用研究[J];汉语学习;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钟玉华;;留学生汉语口语偏误个案分析——以2009年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冠军获得者柯修的口语偏误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3 赖玮;李丹;;试论“不论(是)……和”在单句中的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4 鲁克伟;;基于使用的语言理论模型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李范烈;;现代汉语副词“只”的语义指向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6 乔石豪;;语气副词“连”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单宝顺;;制约二价V-O式动词价位的因素[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8 李文婷;;隐喻映射能力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9 王红生;;试论古汉语语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郭琳;;转换生成语法对歧义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禀诚;;主谓式标题的语法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斌;陈小荷;;汉语褒贬词语的褒贬指向问题初探[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专;;成语语义非自然式衍变原因浅探[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程航;;留学生“连……都\也”结构多重信息解码情况调查研究[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陈洁羽;;“VP的”与「VPの」的指称性质对比——以“VP的是NP”与「VPのはNPだ」为例[A];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第6辑)[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悦;中韩目的复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丽敏;反义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红英;论让步连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马淋淋;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O’+T”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伯江,方梅;汉语口语的主位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诗林;论语义指向及其在句法研究中的作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2 刘芳;语义指向动词中心语的状语的考察[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刘芳;状语语义指向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4 徐霞;表“类同叠加”的副词“也”的语义指向考察[J];天中学刊;2003年04期
5 税昌锡;语义表达的多维性与语义指向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王丹荣;动·补·宾结构的语义指向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汪兰;“互相”的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8 邵敬敏,吴立红;“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9 季南;;副词“都”的语义义源及其在《世说新语》中的语义指向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10 赵延红;;从语义指向看“副+名”的双向选择机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江生;;语义指向的形式模型[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刘忠;刘英;刘敦荣;;性质语意逻辑[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4 王怡妲;;“X什么X”格式的多角度分析[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喻洁;;“再说”和“何况”用法及异同考察[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东;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郑众;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毛颢;汉英叙事语篇回指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阮氏明庄;汉越附加语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郭晓红;《战国策》形容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东海;汉语附加成分的语义指向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哲;论协同副词的语义指向[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寻翠;现代汉语表示连续义的“连”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施诗;总括性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凌姗姗;状语的单指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单登科;以副词“只”“都”“就”为例探究汉语语义指向问题[D];山东大学;2009年
7 呼叙利;语义指向理论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兴有;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语义指向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陈永Zs;试论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指向[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婷婷;汉语中动结构修饰语的语义指向分析[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92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9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