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通过……,使……”类句式生成的语言生态伦理动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12-17 10:35

  本文关键词:“通过……,使……”类句式生成的语言生态伦理动因及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通过…… 使……”类句式 复杂性理论 语言生态伦理 母语背景化 汉语整体性


【摘要】:我国现行的汉语语法规范认为,"通过……,使……"类句式是主语残缺或结构杂糅的病句。调查发现,该类句式的输出具有代际继承性、跨媒介性、跨领域性等特征。语言符号组配的意念续尾性、现代汉语话语生态多样性是该类句式生成的语言生态伦理动因。针对该类句式的当下定性及修改现状,笔者建议:汉语研究应回归并强化母语背景化实际;应提高研究路径的整体化解释力。从语言生态伦理视角探讨"通过……,使……"类句式的输出理据及对策,对丰富汉语研究理论、指导汉语教学实践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官场话语失范研究”(14G165)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语言生态伦理的伦理性及应用研究”(2015Z3)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请看例子:(1)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1。(2)报馆案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群兵们捣毁2。(3)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对我们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从历史的和现实的斗争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舆论工作的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世松;;说“农民工”[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2 潘世松;;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潘世松;;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实践必要与知识前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4 潘世松;;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胡范铸;;《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研究》专栏主持人语[J];当代修辞学;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岳方遂;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薛国凤;;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汪锦绣;;《新编现代汉语》疏误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孙银新;;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于琳琳;;爱V不V句式的句法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刘仁三;;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疏误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许昌秀;;试论“同音词”的界定——邵敬敏先生《现代汉语通论》读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英;;现代汉语辞格研究中的用例问题[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宋航;沈竹莺;;专家陪审的制度效用和正当性分析——以金融审判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斌;;英汉广告语中形容词的使用之比较[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5 谢奇勇;;谈谈汉语拼音方案与现代汉语音素(音位)教学的一致性[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6 张本祥;;关于不可计算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预报问题谈起[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华清泉;曹永茂;周晓娓;王志恺;;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汉语声调识别[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9 陈洁;;语段切分、停延及翻译[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怡妲;;“X什么X”格式的多角度分析[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5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尹悦;中韩目的复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博;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世松;;说“农民工”[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2 郑慧子;生态伦理的性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李宇明;;语言也是“硬实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范俊军;;我国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潘世松;;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潘世松;;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实践必要与知识前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7 潘世松;;异语文字符号夹杂现象的学科理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姜瑾;;语言生态学研究面面观[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曹孟勤;;生态伦理:从自恋、自虐到自善——生态伦理的心理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10 蔡永良;;关于“语言生态学”[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平;生态伦理的意识形态和伦理传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田海平;谁能够遵循生态伦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洪波;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4 彭锦屏;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5 丁祖荣;朱棣;;论生态伦理与环境消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4期

6 刘小勤;当代中国生态伦理思潮理论探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吴妍,赵哲远;论生态伦理及其价值取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吴细玲;对三明市企业生态伦理的思考[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金凯;关于当前生态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熊小青;生态伦理何以可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生;罗艳梅;;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公众生态伦理教育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泽;;把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基础[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3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嘉;;简论儒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6 卢武强;;生态伦理与小康建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春红;余超波;;重塑生态伦理 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睿璞;卢新海;喻燕;韩t,

本文编号:1299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99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e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