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隐喻的真理性问题

发布时间:2017-12-17 21:09

  本文关键词:隐喻的真理性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隐喻的真理性 类比的描摹真理 语境规定性 意象图式


【摘要】:从现行的隐喻真理性问题的四种观点可知,隐喻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描摹世界,通过探索隐喻为真的条件揭露隐喻的基本意义,反映世界在类比中存在的方式。隐喻真理受语境的规约和限定,不具有任何独立于语境的意义,只有语境才能为隐喻真理的判断提供唯一实在的根据。隐喻的真是意象图式的真,对隐喻真理的理解必定和一定意象图式相关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真理问题是哲学家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对于隐喻真理的讨论却并不多,原因是隐喻表达往往和我们的直观世界存在着语义不一致性,隐喻真理无法顺理成章得出。然而,大多数哲学家都承认隐喻思维的常规性,我们就无法回避无处不在的隐喻语言真理性问题。一、几种常见的隐喻真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彦波;;论隐喻的逻辑基础[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玉斌;何向东;;普特南对传统语义理论的批判和外在语义论的构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李亚莉;;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中的隐喻解读[J];长春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3 张昱;;作为科学方法论的语境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1期

4 刘鹏;;当代S&TS研究中的语境进路[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04期

5 成素梅;;60年科学哲学的反思与展望[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蔡仲;郝新鸿;;“百川归海”与“河岸风光”——对当代中国科学史学的方法论反思[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05期

7 臧艳雨;;阿赞德逻辑:逻辑普适性批判的一个案例研究[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年01期

8 董蓉;;“毒剂效力”: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的音乐叙事——以第一幕《风暴场景》及《爱情二重唱》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年03期

9 成素梅;;科学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评劳丹对科学实在论的论证策略的批判[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陈钢;;论讲真理与讲道理——兼议科学与哲学的关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树雪;语境论科学编史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王彦雨;科学世界的话语建构[D];山东大学;2009年

3 刘杰;论数学真理困境及其实在论出路[D];山西大学;2009年

4 尤洋;信念视域分隔与知识命运选择[D];山西大学;2009年

5 王能能;语境论视野下的技术发展和创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刘小宝;论“跨学科”的谱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丁蔓;生存论视域下的隐喻与真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高维;论教学隐喻[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科学语境论浅析[D];山西大学;2011年

2 杨德超;语境认识论初探[D];山西大学;2011年

3 孙捷;语境论真理观探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赵婧;关于中瑞两国高中生对大学意义建构的跨文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5 姚艳勤;德雷福斯的技能获得模型及其哲学意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6 杨晓媛;一个以“土”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吴智平;基于相似性的汉语隐喻映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张苏;汉语委婉语隐喻义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9 夏露;中英语言中“风”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何宏勇;建国以来教师隐喻的历史考察(1949-2013)[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安军;郭贵春;;隐喻与科学实在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3期

2 王文斌;;西方隐喻研究理论视点述要[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马玉蕾,房红梅;类比和隐喻[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4 郭贵春,安军;隐喻与科学理论的陈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5 王红孝;隐喻的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J];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丽;;汉语间接回指之意象图式分析[J];学理论;2009年27期

2 朱琳;;“两双”、“口嘴”的意象图式[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李文莉;隐喻的无意识性:语义泛化与意象图式[J];修辞学习;2003年03期

4 陈莹,石兰;“上”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表达[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刘丽华;李明君;;意象图式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前沿[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何冬云;;论“心理意象图式”中“上”“下”方位词的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8 蒋婉;马书东;;“一棵树上吊死”构式应用中的意象图式及其认知扭曲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彭小红;李尤;;从意象图式看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吴海英;;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英汉数字隐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洋;;感官意象图式:通感的一个新的认知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海;‘义项’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s,

本文编号:1301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01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6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