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俗语考原》中的民俗语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9 15:20

  本文关键词:《俗语考原》中的民俗语汇研究 出处:《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俗语考原》 民俗语汇 考源 辨正


【摘要】:《俗语考原》是晚清民国时期李鉴堂辑成的一部笔记体式的俗语小集,全书以考源为宗旨,按照首字笔画多寡排列,共分19部分,收录民俗语汇970例,每例以“释义、例证、出处”为基础安排体例,考源出处涉及文献多达400余部,具有重要的民俗、语言和文化价值。笔者对《俗语考原》进行重新整理校对,以此作为论文写作材料,主要运用民俗语汇和民俗语源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社会学、社会语言学、方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俗语考原》中的民俗语汇进行了综合研究。《俗语考原》的作者生平、成书背景、成书时间、成书版本等与研究书中民俗语汇关联不大的内容在绪论中作简单陈述,不作具体研究。正文围绕《俗语考原》中民俗语汇的考源、特点、发展变化和辩证展开,分为四章。首先,宏观介绍了《俗语考原》中民俗语汇的概貌,总结了《俗语考原》中民俗语汇的四种考源体例,以及考源方式,然后对考源体例中的释义方式和特点进行描述。其次,从内容、时间和出处三个角度对《俗语考原》中民俗语汇的来源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其民俗语源,并且概括了该书中民俗语汇在语音、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上的特点。再次,从民俗语汇传承变化的角度,对书中民俗语汇的发展变化作了具体分析:在语素方面,发生了同音替换、近义替换和其他替换的语素变化;在结构方面,发生了紧缩、扩展、颠倒和嵌入的结构变化;在语义方面,发生了消亡与传承并存的语义变化。最后,对《俗语考原》中民俗语汇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商榷辩证,从注音、书写、体例和其他问题四方面展开,着重对考源体例进行了详细具体的研究。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总结,并对考究民俗语源方面做了简单的延伸瞻望。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昭聪;孙清忠;;明代汉语俗语词的基本面貌与来源——以《世事通考》及其“俗语类”所录俗语词为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柳利;法语中俗语词汇简介[J];法语学习;1994年04期

3 张天堡,禹和平;近代俗语词及俗语义[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4 黄英;;《型世言》俗语词札记[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4年00期

5 董志翘;俗语佛源(二则)[J];语文建设;2001年12期

6 魏景波;稼轩词疑难俗语词考释四则[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魏景波;稼轩词疑难俗语词考释二则[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王宝红;清代笔记小说中有关钱财的俗语词[J];古汉语研究;2004年03期

9 周志锋;明清俗语词考释[J];古汉语研究;2004年03期

10 朴洪艳;;试论汉语中佛源俗语的特点[J];世界宗教文化;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温端政;山西社科院试建“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王,

本文编号:1308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08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