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_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初探

发布时间:2016-10-07 12:33

  本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发表 >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初探

发布日期: 2014-05-03 发布:  

  2013年1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3年12期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自己采取的教学语言应当有所推敲,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章教学应当以不同特点的教学语言展开,有针对性并且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才能够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增添色彩。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初探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
  一、或深沉或灵动的教学语文
  散文是初中语文课本中数量最多的文体,也是最为普遍的教学内容。散文中往往有着很深厚的情感意蕴,文章中会给予学生很多启发。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语言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散文有所变化。
  1.深沉的教学语言
  语文课本中蕴藏着很多好的教学素材,正是这些好的教学文本能够让课堂成为探索生命价值的一种依托。对于这类文本的教学教师应当掌握好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语言。这类文本相对而言是有一定难度及深度的,学生在学习时不容易立刻就弄懂。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语言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与启发,让他们能够逐渐对于文意及文中蕴含的生命价值有挖掘与感知。
  《有的人》(臧克家)是一篇很经典的现代诗,文中作者对于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有着深刻的洞察与感知。对于这类题材的教学文本通常我会采用较为严肃与深沉的教学语言,会很认真的和学生就文本内容展开分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不仅被很多人传颂与引用,同时,这简单的数十字中是对于生命的一种很深刻的剖析,并且有着一定的辩证意义。在诗文的后续会进一步阐述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也会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文中作者对于人的存在形式及存在意义,对于人在这个社会中所留下的种种有着敏锐的洞察与深刻的反思,这些见地都是很精妙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借助深沉的教学语文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这首现代诗的含义。
  2.灵动的教学语言
  课本中的有些散文又不会太沉重,反倒十分轻松活泼。对于这类散文教师很有必要采取灵动的教学语言,通过生动有趣的话语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进而更好的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例如,在学习《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时,这是一篇情感很深厚、很能打动人的散文,文中讲述了作者与北大间的情缘,也讲述了这位十三岁就来到北大求学的当时还是小女孩的内心对于母校的情结及回忆。这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文章,正好学生们也正处于他们的十三、四岁的阶段,教学过程中我会用很轻快的口吻和学生们来一起探讨这个小故事,让他们看看另一位十三岁的孩子的人生,了解别人在十三岁时在北大的经历与感悟,这不仅对于当下的学生是一种触动,也能够一定程度给予他们鼓励与激励,让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做更好的自己。
  二、细腻的教学语言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中的很重要板块,很多文言文作品都是富有很高文学价值的教学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很有必要采取细腻的教学语言,只有借助细腻的语言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对于古诗文有更深层次的推敲,进而引导学生对于文字中的情感意蕴有更深刻的体会。
  与唐诗相比,宋词往往更为细腻婉转,其中的情感内容也更为丰富。以《相见欢》(李煜)和《浣溪沙》(晏殊)为例,这两首作品都是非常典型的婉约派作品,也是婉约词作中很经典的部分。《相见欢》中作者在创作这首词作时被囚禁于宋国,作为曾经的君王,面对家国灭亡的难以言喻的愁苦,作者将自己的心绪都表达进这首词作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浣溪沙》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伤春之作,伤春悲秋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情绪,这首作品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向读者描绘出了一副唯美而又渗透着淡淡的哀愁的画面,通过文字仿佛能看到作者“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落寞身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是深深刻在了很多人的心底。对于这两首词作的教学我都会以细腻而柔和的语言进行教学,我会引导学生对于作品展开细致的分析,也会通过语言阐述来给学生描述当时的情境,促进学生对于作品有更深刻的体会。
  三、贴近生活的教学语言
  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技能,也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一种良好体现。写作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的习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及文字应用能力,同时,他也是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思想维度的一种考察与锻炼。针对这项内容的教学我通常会采取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其中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普遍的一个障碍就是无话可写,不知道说什么,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针对这个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素材其实都是来源于生活,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的变化,学生如果能够慢慢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久而久之在作文中自然会有内容可写。在给予学生这方面引导时必须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体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语言应用能力的缺乏,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练笔的机会比较少,另一方面也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只有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对于语言的应用技巧向学生展开阐述,这样才能够更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这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实际的写作技能。
  某次写作的训练主题为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这是一个很好的习作训练内容,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训练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以非常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和学生展开交流与沟通,在学生展开具体习作前我提出了一个另外的要求,我希望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一定程度体现出他们对于生命的观察与思考。很多学生听到我的要求后都表现出不解,对于这个过于抽象的要求心里有很多疑问。于是我会进一步用生活化的语言做出解释:比如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在自己的岗位勤勤恳恳,有的却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及反思呢?又如在大自然中我们会看到季节的变更,树叶会零落,但是第二年又会长起,这种生命的更迭让你有什么感受呢?在听了解释后学生们觉得有了方向感,也让他们的思路随之打开。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在作文教学中是非常适用的,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多以生活化的语言和学生展开探讨与沟通,通过有效的教学语言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起到很大推动。
  结 语
  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语言对于实际教学过程是有着很直接的影响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应当更有针对性。对于散文类文章教师应当结合文章的内容、感情基调等选择或深沉或灵动的教学语言。对于古诗词部分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对于作品中的情感意蕴有更深刻的体会与感知,教师所采取的教学语言应当细腻柔和。在展开写作教学时,应当采取的教学语言又不一样,结合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往往能够让学生对于生活有更仔细的观察,也能够让他们对于各种基本写作技能有更好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朱海虹.浅谈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语言美[J].成才之路,2010(15).
  [2]戴志青.试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3).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2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