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型翻译课程设计假设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整合型翻译课程设计假设模型研究 出处:《中国翻译》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反观国内翻译课程的演进过程,对实在化、集群化、模块化三类课程形态进行评述。其次,从翻译研究的多科性、翻译过程的体验性、翻译能力的系统性等维度阐发翻译课程整合的理据。最后,基于"课程-教学整合"这一后现代课程论命题,围绕内容、过程、效果三个范畴,提出以问题为导向、以体验为轴心、以能力为指向的翻译课程整合理念和假设模型。本文认为,整合型翻译课程是融合教育环境、任务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体验翻译问题求解为核心,以任务嵌入、技能交互、反思评价为内涵,以双语共现、技术支持为条件,以知识驱动、理论观照、文化透视为依托的一体化翻译课程形态。提出的模型旨在合理配置课程因子,优化课程内部结构,强化课际逻辑关系,促进学习者多元翻译能力的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金】: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教育学视角下的MTI课程整合研究”(MTIJZW201318)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0L11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层次人才领航项目(GWTPLH-2014-03)联合资助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翻译课程演进回眸课程是社会境脉变迁、时代教育思想、学科研究成果的结构化体现,是一个不断生成、优化的实践与发展过程。国内翻译课程伴随翻译从领域化到学科化的演变轨迹,历经了独立、分化两个发展阶段,相继催生了实在化、集群化、模块化三类课程形态,体现了翻译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穆凤良;四夷馆与同文馆名称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3 姜秋霞,杨平;翻译研究理论方法的哲学范式——翻译学方法论之一[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4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年05期
5 姜秋霞;;翻译专业课程实施的系统关系研究——兼议我国翻译本科专业课程实施中的问题[J];中国翻译;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浅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严晓萍;重新认识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杨敏;赵金东;;探究模式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译文优劣探究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钱雯;;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的创新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权循莲;田德蓓;;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吴景红;;翻译教学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蔡晓斌;;翻译和谐性的CIN阐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晓海;;社会稳定机制的实现:制度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建构[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政;;CAT引入教学——MTI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育红;;从翻译学科地位的变化看翻译教材的发展状况[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4 盛作国;;走向科学与人文统一的逻辑学[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春兰;李晓燕;;译学“特色派”与研究生翻译理论教学[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涂秀青;;认知、逻辑分析与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姚文勇;;基于类典型理论的词语翻译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韦建华;;对英语专业笔译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平;转基因食品传播推广中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世超;当今翻译教学状况与优化策略[D];河北大学;2009年
3 张竹君;吉尔模式下对口译理解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何雯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学初探与设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杜韵莎;试论中国俄语专业翻译教学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尚晓磊;浅析社区口译评估及社区口译译员素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韩丹丹;从注意环节的聚焦看信息接收与口译效果[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腾国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敏;;试论传统翻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马成慧;;浅析法律翻译课程的法律文化社会化任务[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3 顾秀丽;;试析本科翻译课程动态素材的设置和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何宏伟;李健林;;素质教育观下的高职院校翻译课程模式探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年03期
5 林易;孙学涛;;为理工科学生开设英汉科技翻译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知识窗(教师版);2009年08期
6 李楠;;从市场需求的视角探析翻译课程的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2期
7 张百佳;导游翻译课程中的能力训练[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武光军;;翻译课程设计的理论体系与范式[J];中国翻译;2006年05期
9 霍盼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现代科学技术在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2期
10 胡瑾;;英汉语言符号的文化定位对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的启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良文;;俄文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试论大纲[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刘建华;;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定位问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白树勤 郝丽萍;大学英语教学应增设翻译课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郅丽丽;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测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施冰芸;从建构主义视角考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生翻译课程开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王峰;基于Mahara平台的翻译课程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实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郑洪成;交际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孔祥昊;[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30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30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