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语言学视角看莫言小说语言的变异
本文关键词:从艺术语言学视角看莫言小说语言的变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 27 卷第 5 期 V ol. 27, No. 5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 an Social Science
2009 年 12 月 Dec. , 2009
从艺术语言学视角看莫言小说语言的变异
张
( 云南师范大学
运
峰
6
5000)
云南昆明
摘
要: 艺术语言学是一门新的学科, 艺术语言学强调语言的 变异, 是变异的语 言艺术。艺术 语言学指 出, 艺 术
语言遵循情感逻辑, 艺术语言创造的过程就 是对美的创造的过程。莫言的小 说语言中 有大量的变 异的语言, 从艺 术 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的创新, 能够更 加深刻 的分析、 理解、 言小说 语言创新 的艺术 魅力。同 时莫言 小 莫 说的语言创新又是艺术语言学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通 过莫言 小说的 语言创 新的分析 可以加 深我们 艺术语 言学的 理 解和应用。 关键词: 莫言; 艺术语言学; 变异; 原因 文章编号: 978- 7- 80712- 402- 3( 2009) 05- 181- 02
艺术语言学是骆小所教授所开创的, 它有着自 己的特点和规律。一般语言和艺术语言都是客观存 在的。艺术语言具有对常规语法的偏离, 是变异的 语言艺术。它往往用情感逻辑替代理性逻辑, 它所 反应的客观世界和情感世界不在于推理判断, 而在 传情达意, 是情感的表达。它所提供的不是科学知 识, 而是意味隽永的美, 艺术语言创造的过程就是对 美的创造过程, 艺术语言学是对美的追求。 莫言小说语言的变异是艺术语言, 从艺术语言 学视角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的创新, 能够更加深刻地 分析、 理解莫言小说语言创新的艺术魅力。同时, 莫 言小说的语言创新又是艺术语言学的一个有力的证 据, 通过莫言小说的语言创新的分析可以加深我们 艺术语言学的理解和应用。 巴一屁股坐在汽车顶上, 胸膛上有几股血窜出来。 一股霉烂的蒜苔味猛扑进他的意识里, 引逗得 他牵肠挂肚, 直想呕吐。 巴比特抱着她的腰吃力地提拔她, 肮脏不堪的 裙子像皱巴巴的葱片一样褪上去, 白里透青的腰臀 却像鳗鱼一样滑下来。 校长站在讲台上气宇轩昂, 他是一个中年人, 面 黄无须, 人中漫长, 下巴短促。 五十年后, 我蹲在故乡寂寥的荒草地里, 太阳已 经从地平线下脱颖而出, 它又大又白, 照耀得草木灿 烂。 鬼子、 哑巴用了借代的手法, 用人物的特征来指 代人, 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牵肠挂肚0 形容非常挂 念、 很不放心。现在只取其字面义, 用于表示呕吐时 的感觉。 提拔0 原指选拔提升, 挑选合适的人员担 / 任较高的职务, 但这个常用 义的使用已流 于俗滥。 在这里, 作者出人意料地选用了这个词的字面义, 以 此来描绘一个人的动作行为, 乍看突兀, 仔细体会却 发现十分贴切, 创造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让人拍案 叫绝。/ 漫长0 与/ 短促0 都有自己固定的意思, 前者 指时间、 道路等长得看不见尽头, 后者指时间极短。 此处作者为表达某种特定的感觉, 有意不用精确的 词语, 而选用与作者所表达意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 一定距离的词。/ 脱颖而出0 原义是有才能的人从一 般人中凸现出来。作者抓住/ 出0 与上下文的联系, 把/ 脱颖而出0 整个嵌入句中, 太阳从地平线喷薄而 出的那一瞬间, 就显得更加生动。 ( 二) 词性类属的变异 一般来讲词都有一定的语法功能, 但为了表达 的需要,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可以临时改变词的性
一、 莫言小 说 的 语 言 变 异 体现 了 艺 术 语 言学变异的特征
莫言的小说语言缺乏那种长期的锤炼和修养的 质地感。他往往随着充满原生态神秘、 潜意识等多 种奇异感觉化的叙述, 临时突兀地反常使用某些词 语, 把固定的日常特定用法和理性意义搁置一旁, 把 要表达的丰富情绪体验和形象有效地发散出来, 新 鲜、 警目, 避免了寻常的俗滥和呆板。莫言的小说语 言的创新有明显的变异特点。 ( 一) 词语义位的变异 词语的义位是指一个词所具有的各个义项。艺 术语言的义项变异是指义位在句子中具体运用的变 化, 也就是指词义的超长用法。艺术语言学中的比 喻、 借代、 反语等就是由词语的义位变异而形成的。 莫言的小说语言就有大量的词语义位的变异。 爷爷的队员像木桩一样倒在鬼子的腰刀上, 哑
收稿日期: 2009- 04- 09 作者简介: 张运峰( 1983- ) , 云南昆明人,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08 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
# 181 #
质而转为另一种词性, 艺术语言学的转品就是由词 性类属的变异而形成的修辞方式。艺术语言的转品 往往以词类的临时活用来建构自己的话语形式, 利 用这种转换来实现形象差。从它转换的类型看, 我 们也能看出不同词类在形象感上的强弱在这里如何 被有效和频繁地利用。由于名词的形象性最强, 转 品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和动词, 即 在形容词、 动词的基础上使用名词; 又由于动词要比 形容词更为抽象, 因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话语形 式也较常见。艺术语言往往利用词类的形象差来完 成形象表达的任务。形象差不仅在词类间, 而且在 同一词类内部也存在。相同词性的词, 由于词义的 不同, 在抽象程度上也有区别。一般说来, 实体词以 及常与实体词搭配的词比非实体词以及与之搭配的 词更具有形象性。 眼见着杯干盘罄, 桌上狼籍着鸡的尸体残骸与 食物的渣滓。 葱味、 蒜味、 烂西红柿的味道弥漫在走廊里, 孩 子哭老婆叫收音机唱的声音喧闹在走廊里, 灯光昏 黄在走廊里。 乡间土路扬起厚厚的尘土欢迎贵宾, 倒霉了两 个大汉。 / 狼藉0 写出了动态, 同时兼有形容词乱七八槽 的意思。/ 喧闹0 、 昏黄0 本为形容词, 被活用为 动 / 词, 并盘踞着谓语的位置, 简洁生动, 具有古汉语词 类活用的韵味。形容词/ 倒霉0 固有的语法意义是表 示事物的性质、 状态、 属性等, 但是/ 倒霉了大汉0 的 结构增加一个/ 使得 N 达到 A 的程度0的含义, 这个 意义属于这个特定组合新义。该例的场景是从孩子 的角度来看的, 常规表述/ 两个大汉倒霉了0 显得循 规蹈矩, 很僵硬, 作者使用这种形容词转动词的手法 既能表现孩子不同于成人的特殊体验, 又给了读者 想象的空间。 ( 三) 词语组合搭配的变异 词语的组合和搭配一般是约定俗成的, 具有一 定的稳定性, 但是由于表达的需要, 往往使词语之间 的组合和搭配超越常规。艺术语言中的移就、 比拟、 通感、 反饰等修辞方式就是由于词语组合搭配的变 异而形成的。作家为了突破语言的过分有序, 打破 语义和逻辑常规的束缚, 利用语境或凭一种感觉的 真实, 将不具搭配关系的几个义位嵌合在一起, 以此 扩展语言的表现力, 满足充分传递情感信息、 美学信 息的需要。词语 的超常搭配让 读者感到语言有 阻 力, 不能跳跃, 或直明其义, 与常规语感有/ 反差0, 不 由得驻下眼光, 细细体味。莫言总是竭尽全力将自 己那些原始的处于混沌状态的情感体验投射到语词 上去, 在词语的组合、 调配中优先忠于自己的感觉。 大金牙满脸的得意都流到下巴上去了, 他不时 抬起西服的袖子擦着下巴。 这里, 超常搭配通过隐喻实现, 她凝固、 静止的 表情比喻为可触性的流体。动词/ 流 的语义特征强 0 制性地赋予进人其语义框架的/ 得意0, 把静态的状 态渲染为动态的过程。
老态龙钟的支部书记从办公室跑出来, 六神无 主地站在院子里,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盲人摸象般 地走到教室门口, 声色俱厉, 内茬外强中干嘴突皮厚 腹中空地吼叫一声: 不许高声喧哗! 然后头重脚轻 根底浅地走着, 急急如丧家之犬, 忙忙如漏网之鱼。 父亲怔住了, 草鞋无声地落在地上。他看到父 亲满眼都是绿色的眼泪, 脖子上的血管像绿虫子一 样蟠动。 原本风马牛不相及 的短语被堆集于老支书一 身, 巧妙地把各个不同的固有义连接起来, 讽刺调侃 性地描写出支部书记的万分焦急、 慌乱的窘态。/ 绿 色0 象征/ 愤怒0 、 生气0 等情绪。 /
二、 莫言小说语言变异的原因
文学首先是一种语言现象。语言看上去只是作 品的一层表皮, 实际上却渗透了作品的整个内核, 当 我们谈论一部小说一首诗作的语言时, 我们实际上 是在谈论它的文体, 它的意蕴, 谈论作 者的叙述态 度, 谈论他的创作心境。正象离开色彩和线条就无 所谓绘画一样, 离开了语言, 文学也就没有了。莫言 将传统文学所强调的主题情节和人物放在一个较次 要的位置上, 而将感觉描写放在一个突出位置上, 通 过视觉、 听觉和嗅觉的描写刺激读者的想象, 通过具 象的描写唤起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从感觉出 发, 莫言势必要同那种理性化的语言发生更多的冲 突: 他总希望用语言描摹飘忽不定的感觉, 那些闪烁 的意念、 倏忽即逝的思绪。在遵从语言既有的秩序 与超越语言秩序这两个不同的路向上, 莫言更多地 选择了后者, 他不是让理性的语言束缚自己而/ 以文 害义 , 是努力超越语言的规范, 通过语言的变异, 通 0 过词语创新, 尽量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性化地表 现出来。 艺术语言是对情感的表达, 是发话主体对世界 的体验, 情感和理性的逻辑 不可避免地发 生冲突。 同时, 人们所认识的世界是丰 富的, 但 语言是理性 的、 有限的。所以发话主体为了尽力表达自己对世 界的体验就需要对语言进行创新, 就需要拓展语言 的表达空间。莫言的语言探索, 概括地说, 就是他不 再仅仅关心语言的/ 说什么0 , 而更注重语言/ 怎样 说0 。他意识到, 语言的功能不仅仅是客观无误地再 现生活、 描写对象, 语言与其说直接塑造文学形象, 不如说通过刺激读者的想象和记忆, 让读者在意识 的屏幕上重构和建立某种形象。 参考文献: [ 1] 骆小所. 艺术语言学[ M ]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6. [ 2] 骆小所. 从普通语言学到艺术语言学的呼唤[ J] . 云南师范 大 学学报( 哲社版) , 2006( 3) . [ 3] 杨扬. 莫言研究资料[ M ] .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 4] 陈清义. 论莫言 小说的 得失[ J] . 信阳 师范 学院 学报, 1987, ( 1) . ( 责任编辑: 刘军平)
# 182 #
本文关键词:从艺术语言学视角看莫言小说语言的变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7789.html